ID: 24122991

第三单元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课件 学案)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10-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8708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历史,课件,纲要,中外,必修,编版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 程 目 标 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社会与文化方面的新变化。 夯实基础 铺垫核心 知识点一 经济的发展 农业 种植技术       制在南方普及 经济结构 固定种植经济作物;棉花种植出现和推广 边疆地区 进一步开发 手工业 棉纺织业 ——— 制瓷业 宋朝五大名窑;元朝青花瓷和釉里红;      大量出口海外(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矿冶业 煤作燃料    业 发展迅速,带动造纸业发展 商业 市场类型 基层市场、边境      纸币出现 北宋交子,元朝作为主币 城市兴盛 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大都和杭州 海外贸易 ①外贸税收成为重要财源。 ②外贸港口(广州、泉州、明州) 经济 重心 南移 南移趋势 ①唐朝中期开始南移。 ②宋朝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③元朝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交通建设 ①元朝京杭大运河(截弯取直)。 ②创造性地开辟     航线 【概念】 传统自然经济结构 指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手工业和商业为辅的经济构成特征。在农业结构中,又以粮食种植业为主,桑麻棉茶等经济作物为辅。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结构布局不断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提高上。 【概念】 榷场 是辽宋夏金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边境所设的互市市场。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除官营贸易外,商人需纳税。榷场互市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发挥了政权安边绥远的作用。 【拓展】 唐宋城市发展 唐朝城市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唐中期后有所松动。宋朝最终打破了“坊”“市”界限,街道以及宅巷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唐朝城市实行宵禁,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宋朝营业时间不再受限制,如晓市、夜市。 知识点二 社会的变化 原因     阶层衰亡,科举制完善,社会经济变化,政府政策导向 表现       淡化(平民地位、婚姻择偶)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贱民阶层→雇佣关系和契约关系)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    (土地买卖、人口流动) 知识点三 思想变化:儒学的复兴 背景 ①传统儒学日益僵化;②佛道冲击;③儒学复兴运动 目的 学术为现实服务,强化社会      秩序 程朱理学形成 代表 程颢、程颐、      思想 ①宇宙观:“理”是根本原则。 ②人生观:“存天理,灭人欲”。 ③认识论:“     ——— 影响 从南宋后期起,受到官方尊崇,影响深远 【拓展】 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关系 继承:坚持儒家道德伦理、性善,追求圣贤、气节等。 发展: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 【思考点】 如何看待“存天理,灭人欲” 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它反映了一种对人高标准、严要求的修养理念,要求人摒弃过度的欲望,体现出道德自律精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它具有禁锢合理欲望、扼杀人性的潜在可能,极易成为统治者束缚被统治者的精神工具。 【拓展】 认识程朱理学的作用 积极:具有和谐和忧患意识,崇尚道德,培养个人修养以及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 消极:存在尊卑等级观念,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影响商品经济和自然科学,阻碍社会转型。 知识点四 文学艺术和科技 领域 特征 文学    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 元曲 适合市井演唱,完整故事情节 话本 早期白话小说 书法 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绘画 注重      和笔墨情趣 续表 科技 三大 发明 成熟 印刷术:      普及,活字印刷发明 火药:用于军事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梦溪笔谈》:总结科技成果发展史 沈括 《授时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 王祯 【理解】 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   ①农工商发展和城市进步奠定物质基础。 ②两宋内部相对安定和元朝统一全国。 ③民族交融和对外关系开放。 ④繁荣的隋唐文化的传承。 ⑤统治者重视文化建设。 【图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