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23039

第三、四单元 辽宋夏金元明清阶段检测(课件 练习)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10-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7768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历史,第三,纲要,中外,必修,编版
    第三、四单元 辽宋夏金元明清阶段检测 用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 宋代地方路一级由帅、漕、宪、仓四司共同构成,分掌地方军政、财政、监督与民政等,四司互相牵制,路没有统一的行政机构和行政长官,州可以不通过路直接向中央奏事。这旨在 (  ) A. 强化中央集权 B. 提升行政效率 C. 增加财政收入 D. 防范武官干政 2. 澶渊之盟签订后,双方使节往来不断,一位出使辽朝的官员回来后向朝廷报告说:“(辽与宋)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这表明宋辽和议 (  ) A. 彻底解决了宋辽矛盾 B. 客观上促进民族交融 C. 消除了北宋边境隐患 D. 为北宋灭亡埋下祸根 3. 欧阳修提出“本末相表里”,在《通进司上书》中公开反对抑末观点,主张“与商共利”“诱商为上、制商为下”,此为“取少而致多之术也”。这表明欧阳修 (  ) A. 重视农业发展 B. 建议强化国家经济控制 C. 主张工商皆本 D. 力图解决北宋财政问题 4. 建炎南渡后,不少官员主张定都建康(今南京),但赵构认为建康紧靠长江,金兵随时会过江,最终迁都临安。临安城水网密布、湖泊纵横,是抵御金人骑兵的天然屏障。就算金兵打来,还能直接逃亡海上。这反映了南宋统治者 (  ) A. 偏安苟合的心态 B. 无为而治的思想 C. 避战保民的理念 D. 故土难离的悲情 5. 神册六年(921年),耶律阿保机命大臣制定辽法。其中,《决狱法》对契丹等游牧民族的不同习惯法作了调整,保留了不少草原传统法律条文;适用于汉族的《律令》则沿用唐朝律法断案。由此可得知,辽法 (  ) A. 颁布代表法律体系完备 B. 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 C. 制定照搬中原王朝律法 D. 完全保留了游牧民族的传统 6. 金朝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猛安谋克”,他们被大批迁入中原,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由此可知“猛安谋克” (  ) A. 维护了金朝统治秩序 B. 具有兵民合一的鲜明特色 C. 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D. 实现了氏族内的村社自治 7.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来确定。元代行省区划打破了这一做法。如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被划归陕西行省,使四川盆地的北向门户洞开,无险可守。元朝的这种做法 (  ) A. 拓展了统治疆域 B.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阻断了经济交流 D. 扩大了地方权力 8. 下表为某研究者整理的元代部分契丹人与汉人通婚的情况,这体现出元代 (  ) 丈夫 妻子 汉人汪惟正 契丹人耶律昼锦 汉人王均 契丹人耶律氏 契丹人耶律希亮 汉人何氏 契丹人耶律楷 汉人王氏 A. 民族交融的凸显 B. 民族习俗的趋同 C. 华夏文化的扩散 D. 民族隔阂的消除 9. 南宋初年,大量北民南迁,南方小麦价格暴涨,于是南方农民大规模种植小麦,南稻北麦的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A. 南迁北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B. 稻麦均衡的粮食分布格局开始形成 C. 《农政全书》传播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D. 曲辕犁从北方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 10. 宋代从城镇到乡村广泛设有“烟火公事”,主要负责人口居住、迁入和迁出信息管理,民讼决遣,盗贼防治等。“烟火公事”的遍设源于宋代 (  ) A. 儒学复兴运动开展 B. 社会治安恶化 C. 对社会的管控松弛 D. 社会流动性增强 11. “宋朝陶瓷整体色调沉静和谐、含蓄典雅,实质上是利用色彩心理学在伦理道德上进行规范限制,促进人格与境界的提升。”该观点认为宋朝陶瓷制作 (  ) A. 洋溢着社会生活情趣 B. 受到了理学思想影响 C. 体现了经世致用倾向 D. 推动了艺术的世俗化 12. 《授时历》是郭守敬受忽必烈委派而制定,这部历法的天文数据相当精确,一公历年为365.2425天,和标准测算只差26秒。这主要得益于 (  ) A. 空前辽阔的疆域 B. 宽松的社会环境 C. 开明的民族政策 D. 发达的海外贸易 13. 明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