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23087

实践 探究雷电的奥秘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10-2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12129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实践,探究,雷电,奥秘,核心,素养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 《实践 探究雷电的奥秘+单元章末练习》教学设计 课题 实践 探究雷电的奥秘+单元章末练习 单元 15 学科 物理 年级 九 教材分析 本实践活动是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五章 电与电路” 的延伸实践课,让学生通过查阅并整理资料。了解雷电产生的原因,调查我国历史上关于雷电的记载和预防雷击的措施,体会中国古代人们的智慧,例如一些避雷的装饰:鸱吻”,其口中伸出的金属舌头连接铁丝通地,可引导雷电入地。太公钓鱼法:雷鼓扰动法, 铜制品防雷。让学生调查学校建筑和家庭住宅采取的预防雷击措施,对人和建筑物等避免雷击,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提出建议。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让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对预防雷电危害现象能提出合理化建议,有进行科学普及的主动性和责任感。这节课是非常实用非常必要的一节实践课,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2022新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该标准将科学探究列为课程目标的核心素养之一,强调通过科学探究,突出问题导向,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本领和科学思维能力。在“实验探究”和“跨学科实践”主题中,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探究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了解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工程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实践探究雷电的秘密可帮助学生理解电荷、电场等物理概念,以及雷电的产生原理和安全防护措施,符合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物理观念(1)查阅并整理资料。了解雷电产生的原因,调查我国历史上关于雷电的记载和预防雷击的措施。(2)调查学校建筑和家庭住宅采取的预防雷击措施,对人和建筑物等避免雷击,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提出建议。(3)知道雷电是静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实质;了解尖端放电及其危害;能用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2.科学思维能通过网络学习概括归纳搜集资料和分析众多现象,了解雷电现象本质;能对人和建筑物避免雷击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具体防范措施提出建议。3.科学探究 通过感受人造雷电等探究活动,体验雷电及感悟雷电产生条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雷电的措施。4.科学态度与责任: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把科学知识应用到生产和生活实际的习惯;有安全防范意识,对预防雷电危害现象能提出合理化建议,有进行科学普及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已掌握“摩擦起电”“电路”等基础电学概念,对雷电有生活常识性认知(如雷电伴随雷声、避免在树下躲雨),但缺乏对“电荷分离”“尖端放电”等原理的理解。2.能力特点:具备简单实验操作能力(如连接电路、观察现象),擅长小组合作,但抽象思维较弱,难以直接理解“云层带电”等不可见过程,需借助具象模型或模拟实验突破。3.认知难点:易混淆“雷电成因”与“雷声传播”,对“避雷针工作原理”的理解易停留在“引雷”表面,忽略其“导走电荷”的本质。 重点 了解雷电的产生、危害及防护措施。 难点 实地调研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确保学生实地观察时的安全(如不触碰避雷设施),同时获取有效信息。 材料准备 雷电形成过程视频、避雷针工作原理视频、真实雷电灾害案例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雷车驾雨龙尽起,电行半空如狂矢。”雷声如同战车疾驰,激起巨龙腾飞。电在半空中疾驰,犹如狂箭般迅猛。雷电是自然界常见的静电现象,雷电是怎样产生的?雷电对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下面,我们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探究。 结合生活经验思考问题,产生 “探究雷电原理与防雷措施” 的兴趣。 明确本节课的实践任务 讲授新课 一、活动方案任务一:查阅并整理资料。了解雷电产生的原因;调查我国历史上关于雷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