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电阻和变阻器 第一节(第2课时) 第十六章 探究电路 (沪科版)九年级 全 01 课标解读 02 学习目标 03 激趣导入 04 新知探究 05 分析讨论 06 实验探究 07 归纳总结 11 作业布置 10 课堂小结 09 练习与应用 08 想一想 课标解读 物理观念:理解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从而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科学思维:通过探究滑动变阻器的结构与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 科学探究:学生要掌握滑动变阻器的结构与原理。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1.认识滑动变阻器的结构与原理,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规则; 2.了解电阻箱的特点,区分滑动变阻器与电阻箱的差异; 3.知道电阻箱的读数方法 激趣导入 你骑车爬坡时,轻轻转动车把上的旋钮,电动车就能从“慢走”瞬间切换到“冲刺”。 电动车爬坡 激趣导入 家里的电扇,拧动开关就能从“微风”变成“大风”。这些变化的核心,就是今天要认识的“电路调节大师”———变阻器。 新知探究 一、变阻器 1.变阻器:能够改变电阻的器件叫作变阻器。 2.变阻器的种类 滑动变阻器 电阻箱 电位器 新知探究 3.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与结构 (1)工作原理: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阻,从而改变电流。 C P D A B 滑动变阻器是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变阻器。 新知探究 (2)滑动变阻器结构 C P D A B 接线柱 滑片 金属棒 线圈 瓷筒 滑动变阻器外面涂有绝缘层的电阻丝密绕在绝缘瓷筒上,电阻丝与金属杆上滑片 P 接触处的绝缘层已刮掉。 如图,主要有滑片、电阻线圈、接线柱(A、B、C、D)、金属杆等 新知探究 (3)结构示意图和元件符号 元件符号 滑动变阻器示意图 (4)铭牌上各数值的物理意义 “××Ω”表示变阻器的最大电阻是××欧;“×A”表示允许通过的最大的电流是×A。 新知探究 如图:标有“50Ω、1.5A”的字样,它的意义是什么? 该变阻器的最大电阻是50欧; 允许通过的最大的电流是1.5A。 分析讨论 思考1:如图将下面两个接线柱AB或上面两个接线柱CD接入电路,移动滑片p,能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吗? 4.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规则 移动滑片p不能改变电阻,AB接入电路相当于定值电阻,CD接入电路,相当于导线,连入电路的阻值为0,说明这两种接法无效。 (1)应串联在电路中,接线方式 ———一上一下” 思考2:如图1、图2所示,向 A 端移动滑片P,接入电路的电阻如何变化? 图1 图2 这两种情况接入电路的电阻丝变短,电阻变小,接AC等效接AD。 分析讨论 向 B 端移动滑片p,接入电路的电阻丝变短,电阻变小。接BC等效接BD 思考3:如图3、图4所示,向 B 端移动滑片P,接入电路的电阻如何变化? *注意:接入阻值只与下方接线柱有关,与上接线柱无关。 图3 图4 分析讨论 新知探究 (2)安全操作 ——— 接通电路前,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如接 A、D 时,滑片移至 B 端,电阻丝最长),保护电路。 (3)不超量程 ——— 变阻器标有最大电阻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电流不可超过最大值。 新知探究 实验探究 5.实验: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灯泡亮度 (1)实验器材 电池组、滑动变阻器、灯泡、电流表、开关、导线 (2)实验步骤 ①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滑动变阻器按照“一上一下”的原则连接。 ②闭合开关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大阻值处。 实验探究 ③闭合开关,缓慢向左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同时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 ④记录滑片在不同位置时,小灯泡的亮度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变化。 ⑤实验结束后,先断开开关,再拆除电路。 实验探究 (3)实验记录 使用的接线柱 滑片P的移动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