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2025. 9.17 课题 课型 新授 课时 序号 内容分析 一、文本位置《中华民族一家亲》是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主题中第二课,本课有三个板块:“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 守望相助”。内容分析 本课对应的课程内容: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民族团结关乎着祖国的发展和统一,而孩子们对于其他民族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并不是熟悉的,他们的视野与经验仅存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如何让孩子们以开放的心怀认识、重视、接纳各民族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意识,携手各民族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梦想,培养和激发他们的正确民族观和爱国主义情怀至关重要。关系建构(横向 纵向):横向关联语文、社会等学科中的民族题材内容;纵向衔接中高年级关于国家、民族、文化的深入学习。三、资源挖掘: 教材图文、民族风俗视频 - 民族歌曲、服饰图片 - 学生身边的民族团结事例 课标分析 本课对应《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国家认同”和“文化自信”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初步理解,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学情分析 已有经验:五年级学生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知道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身边也能接触到一些不同民族的同学。个性差异:但仅限于基本信息的了解。对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新型民族关系等方面的了解却不多,也不深入。补救措施:基于此,课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查找有关资料,课上补充数据、资料、法律等内容,显得十分必要。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 为什么我们要说“中华民族一家亲”? - 不同民族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学习目标 通过分享民族交融的事例,能够培养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意识。通过阅读资料、小组分享、老师讲解,能够正确说出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3、通过回答问题、分析图表、班级分享等,能够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并说出民族分布的特点,说出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民族之间的关系。难点: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突破措施:通过回答问题、分析图表、班级分享等多途径。 课时任务及问题链 驱动性任务:争做“民族团结小使者” 问题链: 1. 你知道中国有哪些民族?你属于哪个民族? 2. 不同民族有哪些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该如何尊重? 3. 为什么说“中华民族一家亲”?你能举出例子吗? 4. 我们可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评价标准:能说出3个以上民族风俗,能表达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和认同。 课前准备 教学资源包含视频、音频、书籍、工具等:多媒体课件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问题系统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新课。 1.你知道中国有哪些民族?你属于哪个民族? 播放视频《爱我中华》欣赏宋祖英带来的《爱我中华》,追问:这首歌中有一个数字反复出现,是什么?引导学生关注“56”这个数字的含义,同时,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知道的民族,从而使学生明白:在辽阔美丽的国土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是否积极回答问题 二、中华民族大家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自主的分享交流中感受身边的民族情况,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各民族是和谐生活在一起的一家人。 2. 不同民族有哪些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该如何尊重? 民族知识知多少: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多少个民族?我国最大的、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哪个民族?除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统称为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