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25017

【教学评一体化】13.《安全记心上》第一课时教案

日期:2025-11-20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3144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学,一体化,安全记心上,第一,课时,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2025.9 课题 《安全知多少》《平安出行》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 1 内容分析 一、文本位置《安全知多少》和《平安出行》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第13课第一课时内容。本单元聚焦公共生活中的文明素养、互助精神、规则意识与安全常识,是培养学生公共生活能力的核心单元。该课时是单元中公共生活安全防护的核心环节,承接了前三课对公共秩序、文明素养的培养,从居家、出行等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切入,帮助学生建立安全意识,掌握基础安全知识,是构建学生公共生活安全认知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将公共生活认知落到安全守护的实际层面,为学生构建完整的公共生活安全认知体系奠定基础。二、内容分析(一)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公共生活”相关要求编写,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公共生活的特点,掌握参与公共生活的基本素养与能力。单元以“公共生活靠大家”为主题,通过“文明素养———互助行为———规则意识———安全保障”的逻辑链条,层层递进地培养学生的公共责任感:从懂得公共场所言行文明,到主动关心帮助他人,再到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最终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形成完整的公共生活能力培养体系。教材采用“生活场景+活动体验+案例分析”的编写方式,结合学生熟悉的学校、社区、交通等场景,通过续编故事、观察调查、讨论分享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公共生活的运行逻辑,逐步养成适应公共生活的行为习惯。(二)每课内容分析本单元以“公共生活靠大家”为核心,围绕“文明素养———互助行为———规则意识———安全保障”的逻辑主线,通过4课内容构建完整的公共生活认知与行为体系:第10课《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聚焦认知公共空间,引导学生识别公共场所、理解公共设施的作用与保护意义,明确不同场景的文明秩序;第11课《我们都是热心人》侧重践行公共美德,以身边互助案例、雷锋精神及志愿者活动为载体,教会学生在尊重他人意愿的前提下主动助人;第12课《生活离不开规则》强化公共行为约束,从游戏规则延伸到生活规则,帮助学生理解规则的价值并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第13课《安全记心上》筑牢公共安全底线,覆盖居家、出行、防溺水、消防等安全领域,传授安全常识与应急技能,确保学生安全参与公共生活。(三)课时内容分析:《安全记心上》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中的最后一课,本课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能辨识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学会应对突发危险,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保障自身生命安全。《安全知多少》聚焦引导学生从熟悉生活场景梳理安全认知,以居家(地面防滑、危险物品收纳)、户外(不碰陌生动物、不攀爬公共设施)、校园(上下楼梯靠右行、单杠防护)为载体,帮助学生提炼可操作的安全常识,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家庭收纳危险物品、学校配备防护设施、社会设置安全警示牌等多元守护行为,让学生理解安全是多方共同的责”,实现从知道安全要求到感知安全守护的认知进阶。《平安出行》侧重引导学生掌握日常出行的安全方法并理解规则意义,紧扣步行、乘车两大高频场景,明确戴小黄帽、走人行横道、系安全带等具体做法,剖析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害;同时关联相关法律条款,通过模拟出行、劝说互动等活动,让学生将安全知识转化为行动,理解平安出行既是习惯养成,也是规则与法律要求,培养对自身与他人出行安全的责任意识。(四)关系建构:横向:与本单元其他课时紧密衔接。前三课的文明、互助、规则是本课安全的前提(如不闯红灯既是规则要求,也是安全保障);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