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备课设计 年级 三 主备人 审核人 单元 三上第二单元 主题 爱科学 学科学 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升人小学中年段后的第二个学习单元。三年级的小学生经过低年段两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经验,并形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这为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提供了条件。本单元以“爱科学 学科学”为主题,旨在引导三年级学生初步建立科学意识,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创造等实践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本单元强调科学不仅存在于课本中,更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具体每课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共三课,第一课《科技力量大》 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技产品,了解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初步认识科技的重要性。 任务设计生活中的科学“好奇发现家”,学生通过观察记录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或科技产品,完成《我的好奇发现卡》。 第二课《走近科学家》 主要内容是通过了解科学家的故事,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激发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愿望。 任务设计科学实验乐趣多“实验体验官”,学生尝试完成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记录过程与感受,完成《我的实验体验报告》。 第三课《从小爱科学》 主要内容是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体验创造与发明的乐趣。 任务设计科技改变生活“创意发明师”———学生设计一个解决生活问题的小发明,绘制设计图或制作模型。 三、关系建构:1.纵向单元间的关系建构:在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已初步接触“认识周围世界”“爱护环境”等内容,侧重于感性认识和习惯养成。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性认识科学的价值,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为高年级更系统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2.横向单元内的关系建构:本单元共三课, 三课内容层层递进:从发现科学(认知)→ 体验科学(情感)→ 实践科学(行为),形成“认知—情感—行为”一体化的学习路径。最终通过“科学博览会”整合学习成果,体现单元整体性与实践性。四、资源挖掘: 1.利用“学习强国”平台中的“科技频道”“科学家故事”等资源,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2.引入中外科学家的事迹(如袁隆平、爱迪生、居里夫人等),增强榜样教育。 3.结合学校科技节、创客课程、STEM活动等,实现校内外资源整合。 4.开发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原创微视频、绘本故事、科学小实验等教学资源。 单元大概念及学科问题系统 1.单元大概念层级结构单元大概念:科学源于对世界的好奇与追问,是一项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创造来验证真知、解决问题、改善生活的实践活动。热爱科学、学习科学能我们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探索的精神和动手创造的能力。2.学科问题系统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学段目标 学业质量科学精神、实践创新能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愿意尝试科学实验,具有初步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完成简单的科学观察与记录,能参与小组合作探究,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想法。 学情分析 已有经验未有经验个性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1. 学生对科技产品(如手机、电脑、智能玩具)有直观体验,知道它们能带来便利。 2. 部分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或视频对科学家有初步印象。1. 对“科学”的系统性认识不足,难以将科学与日常生活主动联系。 2. 缺乏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体验,动手能力与记录能力较弱。1. 兴趣差异:部分学生对机械、自然现象充满好奇;部分学生则更偏爱艺术或运动。 2. 能力差异:有的学生善于观察和表达,有的则更擅长动手操作。1. 科学是什么?科学家是做什么的? 2. 我怎么才能像科学家一样做实验? 3. 我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