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2025.9 课题 《从小爱科学》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序号 内容分析 文本位置本单元是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承接第一单元 “校园生活” 对集体意识的培养,衔接第四单元 “社会生活” 对责任担当的要求,是 “科学素养” 与 “道德品质” 结合的核心单元,为高年级 “科技与社会” 主题学习奠定基础。内容分析. 1.单元内容分析:围绕 “从小爱科学” 主题,通过 “认识科学价值 — 培养探究能力 — 践行科学精神” 三个维度,引导学生感受科学魅力,树立科学态度,学会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2. 每课内容分析:本课聚焦 “科学的重要性”,通过生活案例、科学家故事,让学生理解科学对生活、社会的影响,激发爱科学的情感。3. 课时内容分析:以 “科学改变生活” 为核心,从 “衣、食、住、行” 四个生活场景切入,结合学生熟悉的物品(如智能手表、电饭煲),感知科学带来的便利。4. 关系建构:- 横向:关联科学课 “基础实验操作”、语文课 “科学说明文阅读”,形成跨学科学习链;- 纵向:衔接低年级 “自然现象观察”(如动植物生长),为高年级 “科技伦理”(如合理使用科技)铺垫。资源挖掘-教材资源:课本 “伪科学辨析” 漫画、“科学小组合作” 案例;- 生活资源:家长转发的 “养生谣言”(如 “隔夜水不能喝”)、学生参与实验的失败经历; 课标分析 核心素养学段目标 学业质量法治观念辨析伪科学谣言,树立 “以科学事实为依据,反对迷信” 的法治思维。具用 “发现问题 — 设计方案 — 动手尝试” 的方法解决小发明问题;用 “查资料、做实验、问专家” 的方法辨析伪科学问题。-形成价值判断选择:通过单元学习,学生能判断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创新不分大小”“伪科学不可信” 等价值观点,并在生活中选择 “关注科学现象”“参与小发明尝试”“传播科学知识” 等行为。健全人格通过科学家失败案例和小发明试错过程,培养好奇、坚持、合作的科学精神与抗挫力。责任意识让学生认识科学对社会的价值,通过 “科学辟谣小卫士” 任务,培养传播科学、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担当。 学情分析 已有经验个性差异补救措施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智能手表、电饭煲等科技产品,科学课做过简单植物观察实验,听过‘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1.学生认知广度不足:对“科学”的理解狭窄,尚未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更不理解学习是伴随一生的漫长旅程。2.部分学生主动探究欲强,能快速举例;部分学生因‘怕出错’不敢发言;少数学生对科学缺乏兴趣,更关注娱乐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将不同特点的学生分组,让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其他同学;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科学小魔术、科学家故事分享会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分层任务,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对学生的每一次尝试和表达都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肯定,营造安全、包容的课堂氛围。“科学家是怎么想到那些发明的?”“我们小学生能有什么发明创造吗?”“为什么有些科学实验会失败?”“伪科学是什么,我们怎么辨别?”“科学对我们的生活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能收集自己做过的科学实验记录、画的发明小草图、观察植物 / 动物的照片等,把这些材料整理好,做成 “我的科学小展览”;并且能对着展览材料,说出 “科学让我知道了更多新知识,以后还要继续学”。(健全人格)2.当 “科学小体验官”,记录自己做科学活动时开心的事,用画画、写几句话或者拍小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能笑着跟同学说 “做科学真好玩,我很喜欢”。(健全人格)3.学会一种科学小方法,把这个方法做成小卡片,教给小组里的同学。(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学习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