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25058

【教学评一体化】8.《同学相伴》第二课时教案

日期:2025-10-20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6368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学,一体化,同学相伴,第二,课时,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2025.9.17 课题 《学习伴我成长》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 1 课题 内容分析 单元整体解读 本单元是《在集体中成长》,旨在引导学生从个人学习领域扩展到集体生活领域,聚焦于学校生活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同伴关系。三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社交需求和社交冲突同步增加。他们渴望友谊,但在交往中又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有效的沟通方法和解决冲突的能力。本单元重在帮助学生理解集体生活的意义,学会欣赏、尊重、包容同伴,掌握基本的交往规则与合作技能,感受同学相伴的温暖与快乐,为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和完善的社会性发展奠定基础。 本单元体现了一种综合性的同学交往观念:交往不仅是快乐的分享,也包括矛盾的化解;不仅是情感的交流,也是规则的建立;不仅是个体的友谊,也是集体的融合。重点强调了情感体验、认知提升、行为引导和规则建立。 本单元以“感受集体温暖”、“学会和谐相处”和“体验合作快乐”构成逻辑主线。第7课《同学相伴》 作为本单元的核心课程,承上启下,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和重要性,初步学习欣赏和接纳他人,为后面学习解决冲突、进行深度合作做好情感和认知铺垫。二、 本课内容分析 本课是引导学生从“自我”走向“我们”的关键一课,旨在激发学生对美好同伴关系的向往,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本课通常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同学相伴的快乐”:通过回忆、分享与同学一起游戏、学习、活动的快乐瞬间,引导学生感受集体生活的温暖和乐趣,体会“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远”的道理,认识到同学相伴是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不让一个人落下”:通过情境辨析、故事讲述或活动体验,引导学生思考集体中每个人的重要性,懂得包容、体谅和帮助他人,初步建立“共同体”意识,明白真正的快乐是大家共同创造的,感受到集体的力量。 两个板块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首先让学生从情感上认同和渴望积极的同伴关系,再引导其思考如何在行为上做出努力,去维护和创造这种积极的关系。 三、 关系建构 1. 单元间的关系建构: 关于“同伴交往”的内容贯穿小学生活。低年级侧重“喜欢和同学在一起”、“交朋友”的初步情感激发。三年级则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相伴的内涵,并开始学习处理交往中的具体问题。高年级将进一步学习如何建立真正的友谊、应对交往中的复杂矛盾等。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 单元内的关系建构: 本单元的逻辑主线是:认识集体(感受温暖)→ 处理关系(学会相处)→ 深化联系(学会合作)。 第7课《同学相伴》 是单元的基础和起点,重点在于感受与认知,让学生从情感上接纳并喜爱集体生活,激发他们维护良好同伴关系的内在动机。后面在此基础上,具体教如何沟通、如何解决矛盾学会相处,以及如何为了共同目标进行分工协作。 3. 本课关系建构: “同学相伴的快乐” 是情感基础。没有对快乐的美好体验,后续的行为引导就缺乏动力。它回答了“我们为什么需要同学相伴”的问题。 “不让一个人落下” 是行为升华。它是从享受快乐到主动创造快乐、承担责任的关键转变。它回答了“我们应该如何做到真正美好的同学相伴”的问题。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本课的完整内涵。 课标分析 本课内容涉及2022版新课程标准四大核心素养:政治认同价值取向:"认识主要的社会机构,初步了解学校的组织架构,具有集体荣誉感";"感知身边的社会公益事业,尊重关心他人,有爱心和同情心"。(二)道德修养个人品德:"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学会欣赏他人,愿意与人友好交往"。(三)法治观念法治意识:"初步了解法律的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