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政治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125705
【教学评一体化】第11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第一课时教案
日期:2025-10-18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3106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张
教学
,
一体化
,
11课
,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
第一
,
课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2025.9 课题 课型 新授 课时 序号 内容分析 一、文本位置本课选自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是单元内聚焦 “家乡人” 的核心起始课,承接 “热爱家乡” 单元主题,前承一年级 “认识身边亲密的人”,后启 “了解家乡榜样人物”,在学生认知家乡的知识体系中起承上启下作用。二、内容分析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围绕 “家乡” 主题,涵盖家乡自然景物、家乡生活场景、家乡人物等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切入,逐步建立对家乡的归属感,培养热爱家乡、尊重他人的情感。每课内容分析:《可亲可敬的家乡人》聚焦 “家乡人物”,通过 “身边熟悉的家乡人” 和 “陌生却奉献的家乡人” 两大板块,帮助学生发现家乡人的闪光点,理解 “可亲可敬” 的含义。课时内容分析:第一课时以 “身边熟悉的家乡人” 为核心,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接触的家乡人(如社区邻居、服务者),分享与他们的互动故事,初步感受家乡人的温暖与帮助。关系建构(横向 纵向):横向:与语文 “看图讲故事”、美术 “画身边的人” 学科联动,用多形式表达对家乡人的认知;纵向:基于一年级 “认识家人、同学” 的基础,拓展到 “家乡范围内的身边人”,为后续理解 “家乡榜样” 打下情感基础。三、资源挖掘:充分利用课件中的故事案例(王阿姨理发、快递张叔叔送杂志)、情境图片(停电找电工、清晨送牛奶);补充学生身边的真实资源,如邀请社区工作者(如环卫工人、便利店店主)简短分享,或让学生拍摄与家乡人的合影;准备感谢卡片、彩笔等手工材料,辅助学生实践感恩行动。 课标分析 1. 符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我们的社区生活” 领域要求,引导学生认识社区及家乡中的不同人物,感受他们的付出与帮助,建立积极的社区情感与人际关系。2. 落实 “责任意识” 素养,通过体会家乡人的帮助,培养学生 “感恩他人、尊重他人” 的责任情感,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感谢。3. 体现 “人文底蕴” 素养,让学生在分享家乡人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家乡的人情温暖,增强对家乡文化与生活的热爱,提升人文感知能力。 学情分析 已有经验:二年级学生对 “身边的人” 有一定认知,熟悉家人、老师、同学,也接触过社区里的部分人(如便利店店主、环卫工人),但对 “家乡人” 的范畴理解较窄,且较少主动关注他人付出并表达感谢。个性差异:部分学生性格外向,善于观察和表达,能清晰分享与家乡人的故事;部分学生性格内向,观察不够细致,或因胆怯不愿主动分享。补救措施:对内向学生,通过小组内小范围分享建立自信,再鼓励其在全班展示;对观察不细致的学生,用情境图片、短视频引导其回忆生活场景;提供多样化的感恩实践方式(如写纸条、画卡片、说感谢语),满足不同学生的表达需求。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家乡人就是住在一个地方的人吗?”“除了送奶员,还有哪些没见过的家乡人在帮我们?”“如果不好意思当面说感谢,还有别的办法吗?”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知道 “家乡人” 包括身边熟悉的人和未谋面却提供帮助的人,能说出 2-3 种家乡人的角色(如理发员、快递员、送奶员)(对应文化基础素养中的人文认知)。2. 能力目标:通过故事分享、小组讨论,提升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能清晰讲述与家乡人的小故事,或说明 1 种向家乡人表达感谢的方式(对应关键能力素养中的表达与合作能力)。3. 情感目标:感受家乡人带来的温暖与帮助,萌发尊重、感恩家乡人的情感,愿意主动关注身边的家乡人(对应核心素养中的责任意识与家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身边熟悉的和未谋面的家乡人,分享与家乡人的温暖故事;学会用简单方式向家乡人表达感谢。难点:理解 “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5.《走近科学家》第二课时教案(2025-10-15)
【教学评一体化】5.《走近科学家》第一课时教案(2025-10-15)
【教学评一体化】7.《走近我们的老师》第二课时教案(2025-10-15)
【教学评一体化】6.《从小爱科学》第二课时教案(2025-10-15)
【教学评一体化】6.《从小爱科学》第一课时教案(2025-10-15)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