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25708

【教学评一体化】第12课《家乡新变化》 第一课时教案

日期:2025-10-18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2772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学,一体化,12课,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二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2025.9 课题 12 家乡新变化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 内容分析 文本位置: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第12课《家乡新变化》。内容分析:1.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从“物”与“人”两个综合维度,助力学生构建对家乡立体、完整的认知。通过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丰富物产以及家乡人的生活和工作等,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对家乡人的尊重、感激与热爱之情,树立身为家乡人的自豪感,同时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为家乡的美好贡献自己的力量。2.课时内容分析:《家乡新变化》引导学生从生活场景出发,观察家乡在不同领域的新变化。生活环境:如老旧小区改造、新增公园绿地、街道变得整洁等。基础设施:如新建的学校、医院、图书馆,更便捷的公交或地铁线路等。生活方式:如超市、便利店更普及,网购、扫码支付走进日常,家人出行方式从自行车变为汽车等。3.关系建构:横向:1.单元内逻辑结构图本单元围绕“认识家乡、热爱家乡”核心目标,按“感知家乡→探索家乡→赞美与建设家乡”的认知逻辑展开,层层递进引导二年级学生建立对家乡的情感联结。第一层次:感知家乡之“形”(基础认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生活场景,建立“家乡”的基本概念。第二层次:探索家乡之“味”(深度了解),引导学生挖掘家乡的特色元素,感受家乡的独特之处,深化对家乡的认知。第三层次:赞美与建设家乡之“情”(情感升华与行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引导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家乡做贡献,形成归属感。 核心主题:认识家乡、热爱家乡 ↓第一层次:感知家乡之“形”(基础认知) ├─ 认识家乡地点 ├─ 观察家乡景观与场景 ——— 感知家乡气候与生活差异 ↓第二层次:探索家乡之“味”(深度了解) ├─ 寻找家乡特色物产 ├─ 了解家乡传统习俗 ——— 认识家乡榜样人物 ↓第三层次:赞美与建设家乡之“情”(情感升华与行动) ├─ 用方式赞美家乡 ├─ 做小事建设家乡 ——— 树立家乡发展信念。 课标分析 本单元内容涉及2024版新课程标准中的两大核心素养。[道德修养]爱护家庭、学校和公共环境卫生,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责任意识]亲近大自然,爱护动植物。本课内容涉及2024版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主题及内容要求。[道德教育]要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和主要物产,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 学情分析 已知知识经验: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可以完成一些简单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的活动。已知生活经验: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校教育生活,对学校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同学有一定的了解。已知策略经验: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是非观念。学习困难障碍:学生年龄小,对家乡变化的对比体验不深刻。另外,面对家乡的发展变化,学生当中会有一些消极情绪,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引导。目前,有些地区由于经济建设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学生会对家乡的变化产生疑虑;还有一些学生受父母等成人影响,横向地将家乡与其他地区进行对比,觉得自己家乡落后,对家乡产生负面的情绪。这些都需要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全面了解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前进的足音,树立参与家乡建设的意识,激发对家乡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 学习目标 知道家乡有哪些新变化。通过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对比发现,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感受到家乡的变化,热爱家乡。 学习重难点 了解家乡的变化对家乡的新变化产生自豪感 课时任务及问题链 课前准备 课件、图片、视频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问题系统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导入 同学们,现在让时光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