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25953

7.1 促进民族团结 说课稿-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18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221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促进,民族,团结,课稿,统编,道德
  • cover
《促进民族团结》说课稿 教材学情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下面是我对教材的分析。 第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第二,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民族团结》是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7课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走进民族大家庭和家和万事兴两目。本框从我国多民族的国情以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角度谈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为下一框讲述“维护祖国统一”打下基础。 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还要善于分析学情,了解学生。 从学情来看,九年级学生是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从知识层面看,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较多有关我国国情的知识,有了较为扎实的知识基础。从个人能力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探究、辩证分析能力。但总体来看,九年级的学生对国家的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对如何处理民族关系、树立怎样的社会责任感等问题认识不够。 二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有以下四点: 政治认同:通过分析当地少数民族的村落和云南民族之乡,学习我国的民族国情,明确维护民族团结的原因,形成热爱祖国,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道德修养:通过了解我国对口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关资讯,增强热爱各族人民的情感,培养团结友爱的道德品质。 法治观念:通过分析宪法第二章第五十二条,懂得维护民族团结是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增强学生法治意识,自觉履行义务。 责任意识:通过启思导行环节,引导学生思考青少年的职责,培养相应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我确定本框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 难点: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 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和合作探究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接下来我将从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启思导行、课堂总结、作业设计五个环节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会先对学生提问:我们身边有少数民族吗?引导学生从同学、老师、朋友等身边的人寻找。接下来通过向学生展示我们汕尾唯一的少数民族村落,畲族红罗村,简单介绍畲族的信仰,服装、节日等有趣的信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导入新课。 环节二:探究新知。这一环节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走进彩云之南,学习民族大家庭、。第二部分,走近西域新疆,理解家和万事兴。 第一部分:走进彩云之南,学习民族大家庭 在这一部分主要是两个任务。 任务一:通过向学生展示情景,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还有展示我国少数民族对口帮扶的相关资料。提出我国关于民族的一些问题,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教材知识展开小组讨论,通过知识共享,学生代表回到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对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总结第一部分的相关知识点。 最后结合习近平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讲话,让学生通过对“石榴籽”的具体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同学们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意识,也体现本节课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目标。 任务二:详细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