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25955

7.1 促进民族团结 说课课件(11张PPT)-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18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14472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九年级,法治,道德,统编,PPT,促进
  • cover
(课件网) 7.1促进民族团结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目录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本课介绍了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和我国的民族政策。依据课标要求学生能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重点落在“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通过事实描述、原因分析,阐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事实,引导学生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难点落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本框从我国多民族的国情以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角度谈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与八年级下册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互为补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的优越性。 本课为中考常考点。 教材分析 已知点:八年级对民族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我国的民族现状都有了初步的了解。 障碍点: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和认同。 发展点:初中生有了基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加深对于我国民族问题的认同,强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激发在新时代勇于担当使命的热情和动力。 2.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大单元知识梳理,掌握本部分知识逻辑框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重点知识梳理,常考设问,使学生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政治认同; 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我国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做法使学生感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任务驱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任务一:(15分钟左右完成) 大单元知识梳理九上和八下相关知识。 共同绘制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合作梳理知识结构 在黑板或纸上完成思维导图 学生通过大单元知识梳理,掌握本部分知识逻辑框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任务二:(25分钟左右完成) 重点知识梳理,分析我国重视民族地区发展的原因,明确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增强民族认同感。 出示重点问题,学生整理答案,共同梳理 环节一:梳理基础知识 1.我国的民族国情? ★2.我国的民族政策? ★3.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4.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5.党和国家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所作出的努力有哪些? 6.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何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7.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八下)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八下) 环节二:讨论常考设问,整理答案 1.请你揭示民族地区取得历史性成就和长足发展背后的奥秘。/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 2.我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什么现实意义 学生根据问题讨论思考后,整理相关知识并在教材进行标记 学生通过重点知识梳理,常考设问,使学生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政治认同; 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任务三:(5分钟左右完成)链接中考,试题练习及讲解 出示中考试题及相关练习 (2024长春中考)2024年是西藏民主改革和百万农奴解放65周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65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掀起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使西藏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今,从参加民主选举、参与基层协商,到成为全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