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26161

第七单元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教学课件(共13张PPT)

日期:2025-10-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17785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6
第七,PPT,13张,教学课件,下册,必修
  • cover
(课件网) 历史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程标准】 通过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进程和结果,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 通过了解雅尔塔体系的建立,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探究问题一 法西斯主义的形成与特征 国家 开始时间 主要事件 意大利 1919年 墨索里尼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1922年建立法西斯政权 德国 1920年 希特勒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 日本 1921年 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 讲授新课 材料一 “法西斯”一词来源于拉丁文“Fasces”,原意是中间插着一把战斧的一束棍棒,古罗马执政官出巡时,其扈从每人肩负一束,寓意人民必须服从至高无上的国家权威,否则立即绳以斧钺,在古罗马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 材料二 希特勒认为,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 ———【美】哈伯特温博格著《希特勒德国的对外政策》 材料三 墨索里尼写道:“只有战争能使人类的能力达到最高水平,能在敢于从事战争的人身上打上高贵的印记……法西斯主义认为获得最高统治权的趋向……是生命力的表现。”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阅读材料,归纳总结法西斯主义的特征。 法西斯一词借用了古罗马权力和威信的标志,法西斯主义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探究问题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 普鲁士—德意志是一个富于思想文化传统的民族,但普鲁士—德意志思想文化的构成是十分复杂的,中世纪的骑士文化、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主义文化,以及普鲁士自身历来的神圣的君权神授主义,19世纪末期,普鲁士学派鼓吹的“普鲁士精神”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普鲁士精神是权力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生活就是战争等观念的混合体。近代一直在战争中发展,在战争中完成统一,统一后继续发动战争。 日本古代具有武士道精神,近代从明治维新一开始,就制定对外扩张的政策。 材料二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打击资本主义世界,激发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经济危机又引发政治危机,加剧世界形式的紧张。为尽快走出经济困境,他们加强对殖民地的掠夺,德国、日本走上了法西斯的歧途,相继建立法西斯政权,对内独裁,对外侵略,以转嫁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爆发。 材料三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最大问题是,它不但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特别是激起了德国人的复仇心理。随着力量的恢复和增长,必然会激起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愤怒和复仇情绪。30年代法西斯分子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取得统治,不断对外扩张。 材料四 绥靖政策也是安抚政策。英法美实行绥靖政策,其目的也不言而喻。将法西斯这潭祸水引向社会主义的苏联,鹬蚌相争,可让他们渔翁得利。殊不知,牺牲的却是弱国的土地和人民。 小组讨论,提炼、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经济根源说 2.国际政治根源说 3.历史传统根源说 4.文化根源说 5.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6.法西斯主义及其势力上台执政 探究问题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贡献 材料一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抗战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二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