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2015年2月21日(农历正月初三)夜幕降临后,距离地球最近的3个天体———月球、金星和木星,汇聚在双鱼座的西方夜空,交相辉映,媲美争辉,形成少见而有趣的“双星拱月”天象。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双星拱月”是金星、木星在不同平面上围绕太阳公转所致 ②月球、金星和木星是夜空中较明亮的天体 ③金星离地球较近,木星体积大 ④“双星拱月”是金星、木星近乎在同一平面上围绕太阳公转速度不同所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与地球相比,图中三天体均缺少( ) A.岩石 B.大气 C.液态水 D.阳光 下图示意某地太阳能交通指示灯,这种指示灯的亮度会随太阳辐射量的变化而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该地指示灯亮度变化的关键因素有( ) ①天气状况②地势高低③太阳高度④太阳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为减小指示灯亮度变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把太阳能电板设计成活动式,可调整角度②加装储电池 ③缩小太阳能电板④增大指示灯整体高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我国105°E沿线地区与全球同纬度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对比图,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105°E沿线地区与全球同纬度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平均值差异最大的地区在( ) A.20°N附近 B.30°N附近 C.35°N附近 D.40°N附近 6.我国105°E沿线相应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同纬度全球平均值差异大,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地势高 B.云雨多 C.纬度低 D.白昼短 下图是NASA拍摄的“太阳笑脸图”,从照片上能清楚地看到太阳两只明亮的眼睛、鼻子、嘴。科学家表示,“两只明亮的眼睛”是太阳活动活跃的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日常观测到的太阳明亮表面所指的外部圈层及其对应的太阳活动是( ) A.色球层 太阳耀斑 B.日冕层 日冕物质抛射 C.光球层 太阳黑子 D.色球层 太阳黑子 8.“两只明亮的眼睛”大致位于(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太阳内部 据央视新闻报道,2023年11月5日夜至次日凌晨,黑龙,江、新疆等地出现绚丽的极光。下图为漠河市首次记录到绿色极光舞动的画面。完成下面小题。 9.与极光相伴产生的现象有( ) A.太阳光球层上的耀斑爆发 B.日冕层抛出大量带电粒子 C.肉眼可见色球层发出的光 D.太阳色球层黑子数目增多 10.极光现象背后存在的危险是( ) ①诱发地球上产生水旱灾害等②扰动地球磁场使远洋轮船迷航 ③导致南极地区产生地震灾害④影响人造卫星和地面长波通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中国科学家在山西阳泉的一处岩石中发现了一个大型科达木化石群,共由211棵大型的科达类植物茎干组成。科达是一类已经灭绝的裸子植物,曾在晚石炭世一二叠纪盛极一时,在三叠纪末期完全灭绝。下图示意科达木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此次发现的科达木化石群形成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 A.前寒武纪 B.中生代晚期 C.新生代中期 D.晚古生代 12.下列关于科达类植物及该化石群所在地层的表述较合理的是( ) A.形成时期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B.是地质历史时期重要的成煤植物 C.为哺乳动物提供了食物来源 D.该地层中可能含有大量恐龙化石 下图为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14.图中的X处即为( )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内核与外核交界 15.下列地区地壳最厚的是( )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马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