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26589

12 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共17张PPT)

日期:2025-10-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32500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短文,二篇,承天寺,夜游,课件,17张
  • cover
(课件网)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游记就是将旅途的所见所闻所感描述下来表达 自己内心情感的一种文体。 文体知识 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听读课文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疏通文意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念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打算 月光 门 高兴的样子 考虑,想到 于是,就 卧,睡 共同,一起 在 清明澄澈 纵横交错 大概是 只 清闲的人 语气词,而已,罢了 院子里 疏通文意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月光的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哪一夜没有月光 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1、文章各部分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并用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其内容 研读探究 记叙 ———寻伴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描写 ———庭中月色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抒情 ———月下感叹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2、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承天寺中庭 “我”和张怀民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相与步于中庭 3、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4、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 谈谈你对“闲人”这个词的理解。 元丰二年,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被捕入狱,几遭杀身之祸。后来获释后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文”,不得随意外出,无住所,无薪俸,生活贫困,只能租城东荒地自己耕种,在坡边自筑茅屋(故称东坡居士) 张怀民也是被贬谪到黄州,挂了一个闲职。他们都“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背景资料: 一一漫步的悠闲 一一贬谪的悲凉 一一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闲人”的含义: 空闲无事之人 闲情雅致之人 乐观闲适之人 古今异义 1.月色入户 2.念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4.盖竹柏影也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词多义 念无与为乐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门。今义:人家,住户。) (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想念。) (古义:共同,一起。 今义:相处。) (古义:大概是。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古义:只。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 字词句式 者 (代词,....的人) (助词,与“如"连用,可译为“像....的”) 文言句式 判断句:盖竹柏影也 (....也”表判断) 省略句:解衣欲睡 [省略主语“余”,即“(余)解衣欲睡"] 倒装句:1.相与步于中庭 (状语后置,即“相与于中庭步")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定语后置,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