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红红火火中国年 Introduction to Spring Festival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十五课 我家这样过新年 壹 节日起源 大家一定都经历过春节,这个喜气洋洋的日子,大家知道它的来历吗? 节日起源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春贺岁活动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祈求丰年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 节日起源 你们家的春节都有哪些习俗呢? 民间习俗 春节的习俗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 腊月二十三日是小年,我国很多地方有吃糖瓜祭灶王爷的习俗。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返回天庭向玉帝禀报你家的情况,于是,家家户户都用糖瓜来祭灶王爷,让他嘴里甜甜蜜蜜的,上了天庭只说好话,希望来年越过越甜。 民间习俗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 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年节扫尘,寓意“除旧布新”、“辞旧迎新”、“破旧立新”。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去。包含着对新年对美好的愿望。 民间习俗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时至今日,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前“吃豆腐渣”的风俗。究其原因是当地有一种传说,称“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同时也是人民勤俭节约美德的写照。 民间习俗 腊月二十六炖大肉 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腊月二十六的传统民俗是"炖大肉"。在各地乡村,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边各村的百姓纷纷前往赶集买年货,烟、酒、鱼、肉、鞭炮和走亲戚用的礼品一样也不能少,年味已渐浓了起来。 民间习俗 腊月二十七宰公鸡 年谣称:“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意思是说这天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上店赶集、集中采购。春节期间的“上店赶集”虽然也有与往日集市贸易、购缺卖余的内容,但更多的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神马、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过年蒸馒头寓意来年团团圆圆发大财!这也是家家户户争相蒸馒头的原因。腊月二十八除了要发面以外,还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 腊月二十九蒸馒头 新年为岁首,第一件事就是祭祀祖先。这一习俗,有的地方称之为“拜家堂”,因为祖宗是称为“家亲”而不是称为神的。民俗专家表示,新年祭祖的意义是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及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后代繁荣昌盛,诸事顺意,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思想,也是中华儿女赤诚孝心的体现。 终于到了大年三十啦!让我们看看同学们家过年都干什么! 我们一家要吃年夜饭啦! 我们要走亲戚,去大姑家! 大家都在庆祝新年,而不同地域都有自己的庆祝方法! 同学们,你们家新年时,都是怎么庆祝的呢?有哪些快乐的回忆? 说一说 谢谢观看 THANK YO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