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12695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教案(2课时)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290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 cover
盐阜中学八年级语文学科 执笔人 审核人 年 月 日 课题 《古诗二首·雁门太守行》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习目标 1.了解、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培养朗读能力。2.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语言美;3.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前预习 学法指导 理解古诗中句子的意思这里主要指直译,先要准确理解句中的每个词语,再把这些词语的意思连起来,有时要联系上下文,有时还要联系时代背景或作者的处境、状况等,就可以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了。在理解诗句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古诗中很多词表示的是古代的意思,和现在的意思不同,因此不能用现在常用的词义解释。2.要注意语序。解释古诗要注意音律和修辞等情况。古代语言有些与现代语言的语序习惯也不尽相同,所以在解释古诗时要特别注意。3.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的处境等。4.要根据诗的意境进行想象。 相关链接 【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解题】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背景】“雁门太守行”系乐府旧题。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元和四年(809),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知识预习 (①黑云:乌云,这里兼指战云,形容敌军攻城人多势众。   ②城:雁门郡城关,在今山西省西北部。   ③易水:古来被称为易水的不止———处,诗人借用,不一定实指,使人联想到荆轲的《易水歌》。(2)说出诗歌的大意。乌云弥漫在城上,城郭似乎被催垮了日光穿过云的缝隙,战士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在深秋的季节里吹响号角,长城附近的泥土在夕阳的掩映下更加凝重。深夜里,部队行进在易水河边,寒风卷动着红旗。浓霜湿透了鼓皮,低沉的鼓声在四周回荡。为了报答君王招纳贤才的厚爱,我宁愿手提利剑战死在沙场。 课堂探究 一.整体感知《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尾联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诗中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作者简直就是一个高明的画家。二.赏析:首句于“云”上着“黑”字,已感气氛沉重。而这“黑云”又“压城”以至压得“城欲摧”,明显有象征意义。“云”上特加“黑”字,自然不会用以象征我军而是象征敌军。敌军压境围城如此凶猛,则我军只有杀出重围,才有生路。“甲光向日金鳞开”,在色彩和形相上与上句形成强烈对比,明含欣喜、赞美之情,当然是指我军。始而黑云压城,适度围逼,既而黑云崩溃、红日当空,我军将士的金甲在日光下犹如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