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背景及《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创作语境,掌握词中重点字词与典故涉及的历史人物。 2、反复诵读词作,梳理“上阕追慕英雄—下阕讽喻现实”的结构脉络,把握词人由景及人、由古及今的抒情逻辑。 3、赏析词中“用典”“对比”“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分析典故背后蕴含的情感。 4、体会辛弃疾“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爱国情怀,理解其“以词言志”的豪放风格,感受词作沉郁顿挫的意境与深刻的现实批判意义。 二、课前预习 1、文学常识积累: 辛弃疾,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词牌名是“永遇乐”,题目“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是地名(今江苏镇江),“怀古” 指追念古代的人和事,点明词作内容为登亭追念古人、抒发感慨。 2、典故人物预习:词中引用了多位历史人物,简要概括其与词作相关的事迹。 孙权:三国时吴国君主,曾在京口建都,凭借长江天险抵御曹操等北方势力,是辛弃疾心中的“英雄”代表 刘裕(寄奴):南朝宋开国皇帝,出身寒微,曾在京口起兵,率军北伐,先后消灭南燕、后秦等政权,战功赫赫 刘义隆:南朝宋文帝,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封狼居胥”的轻率举动),结果惨败,被北魏击败 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晚年虽老,仍渴望为国效力,“尚能饭否”的典故体现其壮志未酬的境遇 3、字词与诵读: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舞榭歌台(xiè) 巷陌(mò) 封狼居胥(xū) 拓跋焘(tāo) 朗读上阕“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时,应读出崇敬、感慨(追慕英雄的深沉)的语气;朗读下阕“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时,应读出悲愤、不甘(壮志难酬的苍凉)的语气。 三、课堂探究 (一)整体感知:梳理结构与情感脉络 1、阅读全词,按“上阕—下阕”划分层次,完成表格,明确各部分核心内容与情感。 层次 核心内容 涉及典故人物 主要情感 上阕 登京口北固亭,见千古江山,追慕英雄 孙权、刘裕 对英雄的仰慕;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讽刺;抗金报国的渴望 下阕 借刘义隆北伐惨败、拓跋焘行宫现状讽喻现实,以廉颇自比抒怀 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对草率北伐的警示;对百姓淡忘国恨的痛心;壮志难酬的悲愤 2、词作以“怀古”为题,却处处关联“现实”,请简要分析“古”与“今”的关联点。 ①以孙权、刘裕的“古之英雄”,对比“今之南宋统治者”的庸懦无能(古:积极抗敌、建功立业;今:偏安一隅、失地不收复);②以刘义隆“古之草率北伐惨败”,警示“今之南宋朝廷”(若伐金准备不足,必重蹈覆辙);③以拓跋焘“古之敌寇行宫”如今“神鸦社鼓”,讽刺“今之百姓”淡忘国恨(安于现状,不知抗金);④以廉颇“古之老将壮志未酬”,映射“今之自己”(虽有爱国之心,却不被重用,壮志难酬)。 (二)文本研读:赏析典故与艺术手法 1、词中每个典故均有明确的情感与立场,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典故人物 词句 情感与立场 孙权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①仰慕:孙权凭京口抵御外敌,是“英雄”象征,表达词人对英雄的崇敬;②指责:“无觅”二字,暗含对南宋朝廷无“孙仲谋式”英雄的不满,讽刺统治者无能 刘裕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①赞叹:刘裕出身寒微却能北伐建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凸显其英武,表达词人对其的敬佩;②对比:与南宋统治者的屈辱苟安形成鲜明对比,抒发对庸懦政权的不满 刘义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①警示:借刘义隆仓促北伐惨败的史实,“草草”“仓皇”点明其失误,警示南宋朝廷: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可轻率;②讽喻:暗指当时南宋部分官员急于求成的冒进心态,表达词人对时局的担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