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27961

北师大版2024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可爱的校园》教案

日期:2025-11-10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171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师大,2024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
  • cover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可爱的校园”教案 一、课题 "可爱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知与生活化教学实践 二、教材解读 作为小学数学启蒙阶段的首个单元,本课以校园场景为载体,将数字认知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教材编排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通过具象化的场景帮助学生完成从具体形象到抽象符号的思维过渡。课本内容设计颇具匠心:第二页的校园全景图呈现了丰富可数的元素,从庄严的国旗到灵动的飞鸟,从静态的设施到动态的嬉戏场景,这些元素不仅贴近学生生活经验,更蕴含着层次递进的教学逻辑。第三页设置的启发性问题,旨在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为后续数学概念的系统学习铺设桥梁。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插图的教育价值。比如国旗元素的设置,既是对学生爱国情感的熏陶,也暗含了"1"这个最基本数字单位的教学契机;而数量渐增的动植物排列,则自然引出了数序概念。这种寓教于图的设计方式,正是低年级数学教材编写的精妙之处。 三、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点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并建立实物数量与数字符号的对应关系。这个看似简单的数数活动,实则是学生形成数感的基石,需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手口一致的点数水平。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定位在数量关系的准确感知与数字符号的正确书写。对于刚入学的儿童而言,实现从具体数量到抽象符号的思维飞跃需要充分的感知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和充分的实践机会。 教学难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学生观察的系统性问题。一年级学生注意范围有限,容易受鲜艳色彩或动态元素干扰,需要教师指导有序观察的方法。其二是数字抽象过程中的思维障碍,特别是当同一数字对应不同物体时,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数字的概括性特征。 五、教学策略 本课采用多元教学方法组合:情境教学法创设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游戏教学法契合儿童认知特点,在寓教于乐中巩固知识;合作探究法促进学生间的思维碰撞;操作实践法强化手脑协同。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既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也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特别要强调的是,对于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教学组织要注重动静结合。在观察讨论环节后应及时安排操作活动,在独立探究之后需要小组交流,通过教学节奏的变换保持学生的学习专注度。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阶段(约5分钟) 教师以温暖的笑容开启第一堂数学课:"亲爱的孩子们,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从今天起,老师将带领大家开启一段奇妙的数学探索之旅。说到我们的校园,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吧?谁能说说你最喜欢校园的哪个地方?" 待学生踊跃发言后,教师顺势引导:"大家的发现真精彩!其实啊,我们的校园里还藏着许多数学小秘密呢。比如教室里有几扇窗户?操场上有几个篮球架?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能发现这些有趣的数学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课本里的'可爱校园'中寻找数字宝藏吧!" 在出示主题图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请轻轻打开课本第2页,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生动的校园画卷。先不急着数数,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这幅画———你发现了哪些熟悉的场景?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事物?"这种全景式的观察指导,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空间表象。 (二)新知探究阶段(约20分钟) 在数数方法指导环节,教师需要示范规范的数数动作:"孩子们,数数可是个技术活哦。老师有个小窍门要告诉大家:我们可以像这样(示范用手指缓慢点触图画中的物体),从左到右,一行一行仔细地数。对于排列不整齐的物体,还可以在心里给它们编上号码,这样就不会重复或者漏掉啦。" 接下来以国旗为例进行示范教学:"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数数国旗的数量。请大家跟着老师的手指,认真地数———1(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