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设计 科目 英语 授课教材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 授课题目 Unit 5 Happy Holiday Section B (1a-2b) 课时 课型 第4课时 读写课 主题情境 人与社会 — 旅行经历与跨文化认知 授课教师 语篇研读 【What】 本语篇为学生 Vincent 的两篇旅行日记,记录了他在俄罗斯莫斯科的两日经历: 7 月 17 日:参观胜利博物馆,了解二战历史,看到象征战争创伤的 “玻璃泪” 艺术品;中午用餐后因吃太多冰淇淋感到不适。 7 月 18 日:乘坐莫斯科地铁,游览红场,与当地学生互动游戏、唱歌跳舞,建立友谊。 文本包含旅行描述的核心要素:时间(When)、地点(Where)、活动(Activities)、天气(Weather)、感受(Feelings),并涉及历史、文化相关词汇(如 Nazis, Metro, accordion)。 【Why】 通过日记阅读,帮助学生掌握描述旅行经历的词汇和句型,提升获取细节信息、梳理时间轴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历史记忆(和平的珍贵)、跨文化友谊的意义,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 【How】 以日记体展开,按时间顺序叙述,语言简洁生动,包含具体活动和情感表达(如 “excited”, “happy”)。通过图片辅助(如博物馆、地铁场景)、时间轴表格、问题链(如 “What did he do ”)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结构。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一般过去时的基本用法,能识别简单的旅行活动词汇(如 visit, go to),但在理解历史背景(如二战、Nazis)和连贯梳理多日活动时间轴方面可能存在困难。 对 “不定代词 + 形容词”“remind sb. that...” 等句型的运用尚不熟练,需结合语境强化。部分学生缺乏跨文化体验,对俄罗斯的地理、文化知识有限,需通过导入环节补充背景信息。 课标要求 能理解简单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提取时间、地点、事件等关键信息。 能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含义(如 “Victory Museum”, “accordion”)。 能参与关于旅行经历的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能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 1.识别并掌握旅行相关词汇:Victory Museum, Moscow Metro, Red Square, accordion, peace 等。 理解日记中描述活动与感受的句型:“We went to...”, “I felt...”, “It reminds us that...”。 提取 Vincent 两日旅行的时间、地点、活动及感受等细节信息。(学习理解) 2.能根据时间轴梳理日记内容,完成 “活动 - 感受” 匹配练习。 能运用核心词汇和句型,简单复述 Vincent 的旅行经历。 能在小组讨论中分享对 “玻璃泪” 象征意义、跨文化友谊的理解。(应用实践) 3.能模仿日记格式,描述自己的一次假期经历,包含时间、活动、感受等要素。 能结合 Vincent 的经历,讨论 “旅行的意义”,如历史学习、文化交流等。(迁移创新)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1.掌握旅行描述的核心词汇和句型(如 “feel excited to do”, “fight against”)。 2.梳理时间轴,提取日记中的关键信息(活动、感受)。 难点: 1.理解 “玻璃泪” 的象征意义及和平的珍贵(需结合历史背景)。 2.连贯复述多日旅行经历,逻辑清晰地整合时间、地点、感受。 通过复述活动,学生 更生动地表达旅行感受,增强语言运用能力。同时,通过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旅行 体验,深化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核心语言 【核心词汇】 地点:Victory Museum, Moscow Metro, Red Square, Alexander Garden 活动:visit, take the metro, play games, sing and dance 情感:excited, happy, sick, terrible 其他:peace, Nazi, accordion, remind, fight against 【核心短语】 fight against, walk through, remember to do sth. thousands of, fall down, forget to do sth. feel sick, feel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