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29256

2.4 自然灾害与生态保护 分层练(学生版+教师版)2025-2026学年地理粤教·粤人版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16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7135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5-2026,八年级,人版,地理,学年,教师
    第四节 自然灾害与生态保护 基础梳理·自主预习 一、自然灾害与防治 1.定义和分类: (1)自然灾害:自然环境异常变化引起的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事件或现象。 (2)分类: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 2.原因与分布特点: (1)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季风气候显著,且位于板块交界处。 (2)分布特点: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呈现显著的地域差异。 3.影响与防治: (1)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冲击。 (2)应对措施:制定防灾减灾法规和应急预案,建立救灾物资存储基地,建设各类防灾工程。 二、保护生态环境 1.问题: (1)环境污染:人类向自然界排放过量的污染物造成。 (2)生态破坏: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引起生态失衡或自然资源枯竭。 2.保护: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图示导航·重点突破 【读图·析图】 1.图中的地震、滑坡、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旱灾、洪涝、台风、寒潮、冷害属于气象灾害,病虫害属于生物灾害。 【探究·思考】 2.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呈现显著的地域差异,主要分布在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东南(东南/西北)一侧。 3.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主要的原因不包括(D) A.山区面积广大 B.季风气候显著 C.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处 D.人口过多 4.下面关于自然灾害的因果推断,正确的是(D) A.山区面积广,易发生洪涝灾害 B.季风气候显著,易发生地震灾害 C.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处,易发生台风灾害 D.人口过多,过度的植被破坏和开山采矿,易引发滑坡或泥石流灾害 5.为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以下生态保护建议中,不合理的是 (C) A.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禁止乱砍滥伐,严厉打击非法采伐行为 B.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禁止围湖造田、填湖造地等破坏湿地的行为 C.立刻推广替代资源和能源,严厉打击一切采矿行为 D.在坡地地区推广梯田种植,强化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名师点睛 由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降水的季节性变化很大,夏秋多,冬春少。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匀,时而为丰水年,时而为枯水年,经常发生南涝北旱、北洪南干以及连旱连涝等自然灾害。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列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挟丰沛水汽北上,京津冀地区出现一轮历史罕见极端暴雨过程,造成了巨大的财产和人员损失。 材料二 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京津冀地区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三 京津冀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与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最大降水量的对比。 城市 北京(昌平) 河北(邢台) 天津(武清) 多年平均降水量 263.8mm 154.3mm 118.2mm 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最大降水量 744.8mm 1003mm 238.1mm 1.本次京津冀地区降水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降水比较均匀 B.降水主要集中在天津 C.降水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地区的中西部、西南部 D.降水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地区的北部 2.本次降水被称为历史罕见极端暴雨。材料中支撑这一说法的是(D) A.降水发生在夏季 B.连续降水长达四天 C.造成了巨大的财产和人员损失 D.最大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对比,天津2倍,北京2.8倍,河北6.5倍 3.造成本次京津冀地区极端暴雨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B) A.降水持续时间长 B.降水发生在7至8月份,本区域气温高 C.台风登陆后,其带来的强降水与夏季风的降水叠加,导致局部地区出现极端降水事件 D.水汽深入陆地时,受燕山和太行山的阻挡抬升,在山前形成极端强降水 4.极端暴雨期间,不正确的自我保护措施是(C) A.尽量留在室内,避免在暴雨中外出 B.避免靠近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防止被洪水冲走 C.迅速往山区转移,洪水不容易淹到高处 D.避免接触电线、电杆和变压器,防止触电 5.为了保护生态,预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