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29548

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10-1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2482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学设计
  • cover
课题 地球上水的运动与能量交换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关系 计划课时 1 使用课时 1 课程标准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设计理念 这节课教学内容包括陆地水体的类型何陆地水体间的补给关系两部分,学生学习时的难度相对较小。但因陆地水体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如何让学生加深对水体基本知识的理解是教学设计时重点解决的问题。学生平日能接触到多种类型的陆地水体,以本区素材作为切入点设计教学活动,对于学生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大有益处。本节课以“引汉济渭”工程的前世今生为线索,设计了关中平原的主要陆地水体类型、关中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关中地区缺水的原因、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大雁塔倾斜和地表下沉、引汉济渭工程对陆地水体的影响、工程实施中人们是如何降低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绘制陆地水体相互关系图等问题,采用自主学习、探究活动等学习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在高一必修一水循环一节中对水体的类型、储量、水循环的循环过程、水循环的意义有一定的了解,这对本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学习能力方面:经过高中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区域认知素养和读图分析、综合思维能力及较好的表达能力。 存在问题:部分学生知识遗忘严重,学生之间学习能力出现明显的分层,差距很大,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教学目标 1.结合图文,说出陆地水体的类型并能够描述各类型水体的储量、作用等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描述和表达的能力及综合思维。2. 通过小组探究活动,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结合河流径流补给图,分析河流的补给类型,说明各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3.在真实的情境中,依据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理论,解释生活中现象,分析引汉济渭工程对陆地水体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构建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 1.陆地水体的类型2.河流的补给类型3.陆地水体间的补给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影响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的补给类型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对比分析法 媒体手段 PPT、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同学们知道我们关中地区生活中用到的水资源从哪里来吗?你知道我们关中地区曾因缺水严重导致大雁塔塔身倾斜、周围地面下沉的情况吗?聪明的关中人是如何应对这种局面的?今天我们将以引汉济渭工程的前世今生贯穿本节课,通过了解陆地水体的类型、储量、作用及各种水体间的关系,请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试着来解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 学生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从学生熟悉的地理事件导入,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并以引汉济渭工程贯穿本节课的始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 一、陆地水体的类型 【提问】西安水荒可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而我们渭南市缺水近些年愈发严重了。我们关中地区的陆地水体有哪些类型?各种水体的储量如何?关中地区为什么会缺水呢?【图文展示】1.陆地水体的构成及比例2.陕西水文资料 学生结合图文材料说出渭河平原水体类型主要有河流(如黄河、渭河、泾河、洛河、浐河、灞河、罗纹河、赤水河等多条河流)、地下水,关中平原自然湖泊、沼泽不多、缺乏冰川。关中地区天然湖泊少而分散,散见的有长安翠华山的太乙池,太白、周至县的“太白明珠”,泾阳县的焦获泽,渭南市临渭区的金氏陂(已经枯竭)。 通过图片展示、沼泽形成的过程示意图以及典型设问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形式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为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打下基础。 【讲解】冰川是在陆地上由大气固态降水演变而成的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本地区缺乏冰川。【提问】冰川主要分布在哪里?冰川有哪些类型?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