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点精讲】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考点梳理与巩固 专题08 简单机械2———滑轮与机械效率 知识点一、滑轮的分类与作用 (一)滑轮的定义 滑轮是一种周边有槽、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 (二)滑轮的分类和作用 使用滑轮工作时,根据滑轮轴的位置是否移动,可将滑轮分成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类。 定滑轮 动滑轮 定义 轴固定不动 轴随物体一起移动 特点 不省力,不省距离,但能够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省一半力, 费一倍距离,并且不能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应用 旗杆顶部的滑轮 起重机的动滑轮 (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1)定滑轮可以看做一个变形的杠杆,如图所示,滑轮的轴相当于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G,所以不省力。因此,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也可以看做一个变形的杠杆,如图所示,支点o在滑轮的边缘上,动力臂为阻力臂的2倍,故动力F是阻力F的二分之一,即动滑轮能够省一半力。因此,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使用动滑轮费一倍的距离,如物体上升距离为h,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h。 【能力拓展】 例: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体,拉力F的f的值 题图可知:拉力F的方向不是竖直向上的,则力F的力臂将不再是动滑轮的直径,而是小于直径,如图所示,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L=(G+G轮)r, 知识点二、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几种情况(图中物体全部匀速运动) 定滑轮 动滑轮 图示 表达式 F=G F=F摩,F摩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 F=(G+G轮)/2S绳=2h物v绳=2v物 F=F摩/ 2S绳=2h物v绳=2v物 F=2G+G轮S轮=s物/2v轮=v物/2 F=2F摩S轮=s物/2v轮=v物/2 【能力拓展】 使用定滑轮提升物体时,拉力F无论沿什么方向拉,拉力大小均等于物体的重力;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只有拉力方向竖直向上时,拉力大小才等于物重的二分之一。(不考虑摩擦、绳重和动滑轮重) 知识点三、滑轮组 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同时具备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既可以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费距离)。 (1)探究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和动滑轮的总重。 ②按图甲所示的方式匀速拉动绳子,记录此时承担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的绳子股数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 ③按如图乙所示方式匀速拉动绳子,记录此时承担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的绳子股数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2。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忽略摩擦、绳重及实验误差的条件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钩码的重G以及动滑轮的重G轮的关系为F=(G+G轮)/2即重物与动滑轮的总重由几股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几。 (2)利用滑轮组提起物体时,动力F通过的距离s与物体被提高的高度h的关系是s=nh (n表示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能力拓展】 (1)确定滑轮组中承担物重绳子的股数n的方法: ①要分清哪个(些)是定滑轮,哪个(些)是动滑轮。 ②在动滑轮与定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将它们隔开来,只计算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股数。 (2)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按要求确定动滑轮个数:n为奇数时,从动滑轮开始绕绳;n为偶数时,从定滑轮开始绕绳。 知识点四、机械效率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定义 (1)有用功:人们提升重物过程中必须做的功,用w有用表示。 (2)额外功:利用机械时,人们不得不额外做的功,用W额外表示。 (3)总功:人的拉力(动力)对动滑轮(机械)所做的功,用W总表示,W总=W有用+W额外 (4)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单位都是焦(J)。 (二)机械效率 定义 公式 有用功 提升重物过程中必须要做的功 W有 额外功 利用机械时,人们不得不额外做的功 W额 总功 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 W总=W有+W额 机械效率 科学上把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η=×100% (三)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①在所做的有用功不变的情况下,减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