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31390

【考点精讲】浙教版九上-专题09 物体的内能(知识梳理+题型强化)(原卷+解析版)

日期:2025-11-07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4次 大小:253511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内能,解析,原卷,强化,题型,梳理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点精讲】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考点梳理与巩固 专题09 物体的内能 知识点一、内能 (一)内能 (1)分子动能: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同一切运动着的物体一样,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动能。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具有的动能越大。 (2)分子势能: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之间也具有势能。 (3)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俗称热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 J)。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种类等。如在其他因素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在其他因素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在其他因素相同时,物体的状态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在其他因素相同时,物体的种类不同,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②热传递对物体的影响: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温度低的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③内能变化的量度:用热量来量度内能的变化。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 ④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或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低温部分)。 (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大量生活现象和实验表明:外界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常见对物体做功四种方法如下: 压缩体积(如:用打气简打气) 摩擦生热(如:钻木取火) 锻打物体(如:用铁锤敲打铁块) 弯折物体 (如: 来回多次拧弯细铁丝 ) ②大量实验表明,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少,如气体体积膨胀 ③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其他形式的能与物体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可见,功可以用来量度内能改变的多少。 【能力拓展】 (1)热量是一个过程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含有”或“具有”来表述,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2)热传递有三种方式,分别是传导、对流和热辐射。 (3)物体的内能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来改变,由于它们在改变物体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我们说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作用上是等效的,但它们也有本质上的不同。 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或者说是能的形式的转化。例如:用锯条锯木头,是用做功的方法使锯条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的,其中能量的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用热传递的方法使物体内能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内能的转移。例如:烧红的铁块放进冷水中,内能从高温的铁块转移到低温的水中。 知识点二、温度、热量、内能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温度 热量 内能 定义不同 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反映物体中大量分子 在热传递过程中, 传递热量的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多少 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量的性质 状态量 过程量 状态量 表述 “降低”或“升高” “放出”或“吸收” “有”“具有”“改变”“增加”“减少” 单位 摄氏度(℃) 焦耳(J) 焦耳(J) 联系 温度的变化,可以改变一个物体的内能,,传递热量的多少可以量度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它的内能将发生改变,但它的温度不一定改变。如冰融化时要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却保持在0℃不变。同样,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也不一定降低 【能力拓展】 判断内能改变的方式是通过做功还是热传递,关键是理解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而热传递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知识点三、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 (一)比热容 (1)定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