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所研究的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是 A.天文学家研究地球的自转 B.用GPS确定远洋海轮在大海中的位置 C.教练员对百米运动员的起跑动作进行指导 D.在伦敦奥运会比赛中,乒乓球冠军张继科准备接对手发出的旋转球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坐地日行八万里”句中的地球可以视作质点 B.建立质点概念的物理方法是等效替代的方法 C.质点通过一段位移后,它的路程可能为零 D.“第5s 初”和“第6s末”都表示时刻,两者相隔的时间间隔是2s 3.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零,则物体一定静止 B.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C.速度方向为正时,加速度方向可能为负 D.速度变化越来越快时,加速度越来越小 4.质点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恒定,若在 2s内速率从4m/s变为2m/s,则其加速度大小 A. 一定是 1m/s B. 一定是2m/s C. 可能是3m/s D. 可能是4m/s 5.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用了5s 时间经过甲、乙两个标记位置,已知甲、乙间的距离为60m,汽车经过乙位置时的速度为16m/s,则 A.摩托车从出发到乙位置所用时间为10s B.摩托车的加速度为6m/s C.经过甲位置时速度为5m/s D.从出发点到甲位置的距离是40m 6.一物体从高为20m的地方自由落下,取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10m/s , 则 A.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30m/s B.物体下落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0m/s C.物体下落的时间为3s D.物体下落一半距离时速度为15m/s 7.如图所示,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A、B、C三点,已知从A到B和从B到C速度的增加量Δv均为6m/s,A、B间的距离x =3m, B、C间的距离. 则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8.如图所示为研究自动驾驶技术的一个实验示意图,在平直公路上,汽车A 向超声测速仪B做直线运动,设t =0时汽车A 与测速仪B 相距d =347.5m,此时测速仪B 发出一个超声波信号和红外线,汽车A接收到红外线时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当测速仪B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汽车A 恰好停止,此时汽车A 和测速仪B 相距( ,已知超声波的速度 v=340m/s,红外线的速度远大于超声波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A 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时,它与测速仪B的间距为342.5m B.汽车A 从开始刹车至停下的时间为2.5s C.汽车A 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5m/s D.汽车A 刹车过程中的初速度大小为12m/s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9.下列给出的四组图象中,能够反映同一直线运动的是 10.一质点作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在0s~2s内, 质点的加速度是5m/s B. 在0~5s内, 质点的平均速度为7m/s C.在前6s内,质点离出发点的最远距离为30m D.在第5s末,质点的加速度为零 11.在足够高的塔顶上以v =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g=10m/s ),从抛出至位移大小为15m这段过程,则小球 A.经过的时间可能为(2+7)s B. 平均速度可能为7.5m/s C.通过的路程可能为55m D.加速度有可能反向 12.某条滑道由不同倾角的上、下两段滑道组成。一载人滑草车(视为质点)从坡顶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20s后进入下段,再经10s后恰好静止于滑道的底端。若滑草车在两段滑道交接处的速度大小相等,载人滑草车在上、下两段滑道上的运动均可认为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草车在上、下两段滑道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 B.滑草车在上、下两段滑道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 C.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运动时,前5s内与第5s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为75:11 D.滑草车在上段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