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1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 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太阳辐射 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知识回顾 1、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约占总能量的50%。 7%的能量集中于紫外光区,43%的能量集中于红外光区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反射: 云层、尘埃 ①大气中的尘埃颗粒越大,云层越厚,云量越多, 反射能力越强;②反射没有选择性,因而反射光呈白色。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散射:有选择性(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其中的一部分能量便以它们为中心向四周散射。 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庄子《逍遥游》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因为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被大气分子散射而形成的。空气越是纯净、干燥,蓝色就越深。 当大气中水汽和尘埃较多时,各种波长的光都会被散射,天空呈灰白色。 早晨和黄昏,太阳光斜射穿过大气层,低层大气中水滴、灰尘等颗粒较大,红、橙光散射较多,出现“霞光”。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高 层 大 气 平流层 对流层 太阳辐射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臭氧吸收紫外线 水汽、CO2吸收红外线 (3)吸收: 具有选择性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 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 高 层 大 气 平流层 对流层 太阳辐射 臭氧吸收紫外线 水汽、CO2吸收红外线 太阳辐射穿过厚厚的大气层会受到削弱,只有约一半的太阳辐射能够到达地面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太阳辐射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温度升高,以地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 地面辐射 大部分被大气中的水汽和CO2吸收 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逆辐射 大部分 射向地面 大气通过吸收吸收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而升温,同时也通过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 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地球表面 总结:大气受热过程与保温作用原理 大气上界 大气削弱 地 面 辐 射 地面吸收 增温 大气 吸收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逆辐 射 太 阳 辐 射 保温作用 地球表面 总结:大气受热过程与保温作用原理 大气上界 大地暖大气 大气 吸收 大气还大地 太 阳 暖大地 保温作用 太阳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地球表面 总结: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大气上界 大气 削弱 大气逆辐 射 太 阳 辐 射 ②大气 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强。 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大气逆辐射越强,保温作用越好。 天空有云,特别是浓密的低云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更强,大气逆辐射也更强。 学以致用 说出 “高处不胜寒” 的地理依据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气温逐渐降低。高空距离地面远,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因此气温较低。 学以致用 说出 “足蒸暑土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