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13197

观沧海 教学设计 (3)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132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观沧海,教学设计
  • cover
观沧海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乐府”知识 2、正确掌握诗中重点字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2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对象为初预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在小学阶段有一定的积累,但是对于乐府诗接触较少,再加上本诗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使得情感的表达比较含蓄,这是一个诗歌学习的新的提升阶段,故这首诗的学习较为重要。 3重点难点 1、准确理解诗人旷达胸襟和博大胸怀。 2、正确把握诗中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古人说:“诗言志。”诗的内容与写法全由诗人的“志”来统帅的。如《16字令》 今天要学的作品,当时诗人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又打垮了乌桓,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带着这样宏伟的抱负,他写下了《观沧海》 活动2【讲授】初读诗歌,介绍诗歌朗读的一般规则 1、齐读诗歌,初步领会诗人的豪情 2、指导:诗歌朗读的一般规则 古诗的节奏一般按音节划分。四至七言句的节奏型依次是: XX/XX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四言句) XX/XX/X如“客路/青山∕外”(五言句) XX/XX/XX如“常记/溪亭/日暮”(七言句) XX/XX/XX/X如“旧时/茅店∕社林/边”(六言句) 但有时也要根据意义加以调整,以避免读破词语,如“海日/生∕残夜”“七八个/星/天外”“稻花/香里/说/丰年”。 3、再读诗歌,注意控制节奏、体验情感 活动3【讲授】文学常识 乐府:是原来是汉武帝是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活动4【活动】整体理解诗歌大意 学生自读疏通文意,结合注解重要字词,整体理解,教师提醒纠正 补充解释:临;到,登上,登临;何;多么;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参考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在萧瑟的秋风中,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运行不息,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吧。 活动5【活动】整体理解诗歌大意 学生结合注释及个人理解,疏通文意,教师纠正提醒 补充:临;到,登上,登临;何;多么;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参考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在萧瑟的秋风中,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运行不息,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吧。 活动6【活动】品读诗歌 1、小组合作学习:思考以下问题: ①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 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 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2、交流,形成共识: 参考: 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观”字领全篇。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结合背景: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