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13585

13 登幽州台歌 教学设计 (3)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128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幽州,台歌,教学设计
  • cover
13 登幽州台歌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背诵这首诗歌;2分析诗人形象。 2.过程与方法:1诵读;2体会诗人悲怆的情感及表达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的阔大而悲凉的意境,品味诗人的悲叹,并通过此诗初步感受盛唐气象。 2学情分析 诗歌语言凝练、篇幅短小、构思独特,解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加之学生对历史文化背景比较生疏,要理解唐诗的思想内容,感受唐诗的艺术魅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些内容学生一时难求甚解,学习古代诗歌,不一定非要在现阶段弄清诗歌创作的来龙去脉,也不一定非要字字落实。教学中可以以诵读为主,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记忆,同时结合诗人的生活背景和人生经历来整体理解,初步学习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随着学生人生阅历的不断丰富,在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对诗歌的理解也会不断深入。 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是古典诗歌艺术的一座高峰。唐诗不仅是学习传统文化的精品,也是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精品。引发学生诵读唐诗的兴趣,学习唐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式,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运用唐诗,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是“唐诗精华”的上部分,选录了初唐诗人陈子昂的登高望远之作《登幽州台歌》。 3重点难点 1.体会诗人悲怆的情感及表达技巧。 1)登台为何独钟幽州台; 2)知人论世。 2.感受诗的阔大而悲凉的意境,品味诗人的悲叹,并通过此诗初步感受盛唐气象。 1)登台是登高的特殊形式; 2)该诗蕴含什么内容。 4教学过程 一、朗读:诗歌是形象的,也是个性化的;读诗首先也应该是感性的,想象是读诗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理解诗人的悲慨。补充注释与背景资料,更好读懂全诗。 (①幽州:郡名,唐属河北道,治蓟,故城在今北京市西南。幽州台:即蓟丘、燕台。因燕昭王置金于台延天下士,又称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德胜门外。②者:古音“诈”,与“下”押韵。③涕:眼泪。) 1.理解诗句的内涵。背诵。 1)作者以北方苍茫广阔的原野为背景,俯仰古今,视通万里,抒发天地之大、知音难觅的孤苦悲痛的情感,感喟岁月无情时不我待。全诗呈现出苍凉悲壮的气氛。 2)知人论世———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2.推敲词句,仔细品味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3.初识盛唐气象借助前人评论,感受诗歌的阔大的境界,雄浑的格调 理解并评论以下内容: 韩愈:“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柳宗元:“张说工著述,张九龄善比兴,兼备者子昂而已”;马端临:“惟诗语高妙,其他文则不脱偶俪卑弱之体”;胡应麟:“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胡城亨:“大泽一呼,为众雄驱先。” 4.回忆境界宏大的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