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上册《渡荆门送别》知识点考点精梳(适配中考山水抒怀类古诗专项) 复习导航 本资料聚焦唐代 “诗仙” 李白的经典山水诗《渡荆门送别》,对标中考 “山水抒怀 + 思乡类古诗” 核心考点,从文学常识锚定→基础字词攻坚→内容脉络拆解→情感主旨分析→艺术手法赏析→真题实战→拓展对比→易错警示→备考锦囊九大模块展开。既夯实古诗基础(字词释义、默写),也深化对 “李白‘浪漫主义’风格”“荆门山水的雄浑奇幻” 及 “诗人初离故土的复杂心境” 的理解,适配八年级课内学习与中考一轮复习,助力把握 “炼字、虚实结合、拟人化” 等高频手法,突破 “颈联千古名句赏析”“尾联送别对象解读” 等难点。 一、文学常识速记(基础必背,中考填空高频) 类别 核心内容(标注中考高频考点) 作者与诗风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有 “诗仙” 之称。其诗风 “豪放飘逸、想象瑰丽”,常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代表作有《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渡荆门送别》是其青年时期(25 岁)出蜀漫游时的作品,既展现 “仗剑去国” 的豪情,又暗含 “初离故土” 的温情,是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 的典范。(2024 浙江杭州真题考李白 “诗仙” 称号与浪漫主义风格) 创作背景 诗作写于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 年):李白为实现 “四方之志”,“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从蜀地(今四川)沿长江东下,途经荆门山(今湖北宜都西北)时所作。此次出行是诗人首次远离家乡,既怀 “闯荡天下” 的抱负,又对故土充满眷恋,诗中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的壮阔与 “仍怜故乡水” 的温情,正是这种复杂心境的写照。(2025 湖北武汉真题考创作背景与情感关联) 作品体裁与特点 《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八句,每句五字,颔联、颈联严格对仗),属 “山水抒怀诗” 范畴。其最大特点是 “景随舟动,情随景迁”:全诗以 “行舟” 为线索,从蜀地到楚地,从群山到平野,从现实到奇幻,画面随视角转换不断变化,情感也从 “豪情” 渐入 “乡情”,体现李白 “笔落惊风雨” 的浪漫主义特质。(2023 江苏苏州真题考五言律诗的对仗与 “景随舟动” 特点) 核心定位 ①内容上:以 “出蜀渡荆门” 为线索,记行程、绘风光、抒乡情;②地位上:是初中阶段理解 “李白浪漫主义风格”“山水诗视角转换”“拟人化抒情” 的核心文本,中考高频考查 “意象分析(山、江、月、云)”“颈联赏析(‘飞’‘结’的妙处)”“尾联情感解读(故乡水的象征义)”。(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文本的 “浪漫主义典范” 价值) 二、基础积累过关(默写 + 字词,中考基础题核心) 1. 重点字词释义(中考字词解释 / 翻译题高频) 词语 拼音 古义 / 语境义 文中例句 真题考频 易错提醒 渡远 dù yuǎn 乘船远行(“渡” 指乘船,非 “徒步”) 渡远荆门外 高频 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需关联 “行舟” 背景,勿泛译 “远渡” 来从 lái cóng 来到(“从” 表方向,非 “跟随”) 来从楚国游 高频 2025 湖南长沙真题考,明确 “来从” 是 “前往”,体现诗人的主动性 大荒 dà huāng 广阔无际的原野(非 “荒凉之地”) 江入大荒流 高频 2024 湖北黄冈真题考,“大荒” 凸显 “天地辽阔”,与 “江” 形成 “纵横” 构图 月下飞天镜 yuè xià fēi tiān jìng 明月倒映江中,如飞下的明镜(“飞” 写月影的动态感) 月下飞天镜 高频 2023 安徽合肥真题考,核心考点,需关联 “江面平静” 的环境,勿仅译字面义 云生结海楼 yún shēng jié hǎi lóu 云霞变幻,如海市蜃楼(“结” 写云的聚集感) 云生结海楼 高频 2025 浙江宁波真题考,“海楼” 是比喻,需体现 “奇幻” 与 “壮美” 仍怜 réng lián 依然怜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