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知识点考点精梳(适配中考边塞战争类古诗专项) 复习导航 本资料聚焦唐代 “诗鬼” 李贺的经典边塞乐府诗《雁门太守行》,对标中考 “战争题材 + 爱国情——— 核心考点,从文学常识锚定→基础字词攻坚→内容脉络拆解→情感主旨分析→艺术手法赏析→真题实战→拓展对比→易错警示→备考锦囊九大模块展开。既夯实古诗基础(字词释义、默写),也深化对 “李贺‘奇崛浓丽’诗风”“边塞战争的悲壮惨烈” 及 “将士忠君报国的壮志” 的理解,适配八年级课内学习与中考一轮复习,助力把握 “渲染、用典、夸张” 等高频手法,突破 “典故解读、色彩意象分析” 等难点。 一、文学常识速记(基础必背,中考填空高频) 类别 核心内容(标注中考高频考点) 作者与诗风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有 “诗鬼” 之称。其诗风奇崛浓丽、意境幽峭,善用夸张、渲染、典故,偏爱以 “冷色调” 写悲壮场景,打破盛唐边塞诗的雄浑开阔,自成 “幽艳诡激” 的风格。《雁门太守行》是其乐府诗代表作,借战国燕赵战事喻中唐边疆危机,尽显 “以文为诗” 的创新特质。(2024 浙江杭州真题考李贺 “诗鬼” 称号与奇崛诗风) 创作背景 诗作约写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 年):中唐国力渐衰,边疆战乱频发(如吐蕃、回纥入侵),李贺虽未亲历战场,却借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的历史背景,虚构一场惨烈边塞战,既赞颂将士的英勇,也暗讽朝廷对边疆的漠视,抒发 “渴望报国却壮志难酬” 的愤懑。(2025 湖北武汉真题考创作背景与情感关联) 作品体裁与特点 《雁门太守行》是一首乐府旧题诗(沿用汉乐府 “雁门太守行” 的题目,内容自拟),属 “边塞战争诗” 范畴。其最大特点是 “色彩浓烈、情景悲壮”:全诗以 “黑、金、紫、红” 等对比强烈的色彩绘战争,用 “黑云压城”“燕脂凝紫” 等夸张场景造氛围,将 “战争的残酷” 与 “将士的壮志” 熔于一炉,是 “中考色彩意象题” 的高频文本。(2023 江苏苏州真题考乐府诗特点与色彩手法) 核心定位 ①内容上:以 “一场虚构边塞战” 为线索,绘战前紧张、战中惨烈、战后壮志;②地位上:是初中阶段理解 “李贺奇崛诗风”“边塞战争场景描写”“用典抒情” 的核心文本,中考高频考查 “意象分析(黑云、金鳞、易水、黄金台)”“炼字(压、凝、报)”“情感把握(悲壮 + 爱国)”。(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文本的 “边塞诗创新” 价值) 二、基础积累过关(默写 + 字词,中考基础题核心) 1. 重点字词释义(中考字词解释 / 翻译题高频) 词语 拼音 古义 / 语境义 文中例句 真题考频 易错提醒 摧 cuī 摧毁、压垮(非 “催促”) 黑云压城城欲摧 高频 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摧” 呼应 “压”,显敌军攻势凶猛,勿译 “催促” 金鳞 jīn lín 指铠甲上的金属鳞片(代指 “披甲的将士”,非 “金色鱼鳞”) 甲光向日金鳞开 高频 2025 湖南长沙真题考,核心借代,需明确 “金鳞 = 将士”,避免直译 “鱼鳞” 角声 jiǎo shēng 军中号角声(传递军情、鼓舞士气,非 “普通号角”) 角声满天秋色里 高频 2024 湖北黄冈真题考,“角声满天” 显战场的紧张混乱,需关联 “军事场景” 燕脂 yān zhī 即 “胭脂”,这里指战场上的血迹(因夜色中血迹呈暗紫色,非 “化妆品”) 塞上燕脂凝夜紫 高频 2023 安徽合肥真题考,易错点,“燕” 读 yān,勿译 “燕国的油脂”,需点明 “血迹” 的象征义 凝夜紫 níng yè zǐ (血迹)在夜色中凝结成暗紫色(“凝” 表 “凝结”,非 “凝固”) 塞上燕脂凝夜紫 高频 2025 浙江宁波真题考,“凝” 强调 “血迹凝固的过程”,凸显战斗持续时间长、伤亡重 易水 yì shuǐ 战国时燕国河流(今河北易县,荆轲刺秦 “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