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历史、地理、法治独立作业 一、判断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共10题,20分) 1.北京人已经学会人工取火,并能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 2.半坡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中,主要种植水稻。 () 3.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 4.商朝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縈影响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才保持相对稳定。 () 5.太阳吸引着行星、小行星、星等围绕着它运行,组成太阳系。 ) 6.季节变换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最为明显。 7.根据地球的形状,可以不加改变,直接绘制常所见的平面地图。 () 8.地图三要素为比例尺、图例和方向。 () 9.欣赏自己,就要欣赏自己的全部。 () 10.初中阶段的我们正处于生命成长的“拔节孕穗期”,对我们的人生具有独特的价值。() 二、选择题(选出其中一个正确的选项,共20题,40分) 11.韩非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 虫蛇。”在这种环境下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是 () A.制造工具,发展生产 B.永居山洞,躲避虫蛇 C.原始群居,共同生存 D.发明弓箭,追逐野兽 12.在辽宁省博物馆“古代辽宁”展厅中有关于海城仙人洞遗址的介绍,有一幅图片是穿孔 项链。由此判定与其年代基本重合的遗址是 () A.郧县人遗址 B.元谋人遗址C.蓝田人进址D.山顶洞人遗址 13.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的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 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了。下列哪些现象能够反映新石器时代 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有 () ①打制石器②家畜饲养 ③磨制石器④制作陶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某遗址出土如下文物,据此可以推断当时出现了什么现象? (〉 碳化稻粒 猪纹陶钵 骨相 A.贫富分化 B.原始农业 C.早期国家 D.民族交融 15.陶寺古城遗址发现的玉琮、玉璧、玉钺以及玉兽面所用玉料均非山西本地所产。玉综、 玉璧等多为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所常见,玉钺则含有明显的黄河下游地区大汶口一龙山 文化因素。玉兽面与长江中游古文化遗址出土的兽面形玉饰和玉人头像十分相似。这些现象 表明 () A.私有化己经普遍存在 B.早期国家雏形形成 C,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 D.阶级分化较为明显 16.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外围 分布着大型的水利系统,城中还出土了20万千克炭化稻谷,从中能看出良褚古城 () A. 出现了阶级分化 B.开始发展原始农业 C.神权统治的建立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17.《史记》记载,尧发现舜很贤能,精于农耕,有领导才能,可以托付重任,就把联盟首 领的位子传给舜,而没传给自己无德无才的儿子。这反映了 A.尧舜时期实行禅让制 B.尧舜禹都是治水功臣 C.尧舜按照世袭的方式传位 D.尧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18.下表是史书关于武王伐纣的记载,据此可知,武王伐纣能取得胜利得益于 《国语·周语上》 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弗忍,欣戴(拥戴、拥护)武王。 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 《史记·周本纪》 开武王。 《淮南子·泰族训》 纣有南面之名,而无一人之德,此失天下也。 A.民心所向 B.武器装备 C.军队数量 D.战略战术 19.“分封制不仅封土授民,还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 制、典章制度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反映出了分封制 A.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促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扩大了西周疆域 D.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 20.造成金星和地球表面温度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是 () A.质量大小 B.自转周期 C.公转周期 D.距日远近 利用经纬网能够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