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2。大象交流的 2025年秋季八年级第一次学科素养评估 “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大象发出的“声音”音色小 B.大象发出的“声音”无法在空气中传播 C.大象发出的“声音"频率小于20000Hz D.大象发出的“声音”频率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 物理 9.学校附近的路口有禁止鸣笛的标志。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与学校采用的这种方法不相同的是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五个大题,21小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车间工人戴防噪声耳罩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C.图书馆的电子屏滚动播放“请轻步慢行,勿大声喧哗”的提示语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D.给洗衣机底部安装减震脚垫 1,体育课老师记录了某同学两项运动成绩的数据,请填写合适的单位:立定跳远距离25.2」 300个跳绳所用时间1.7 10.一辆轿车匀速直线行驶的速度是100km/h,一辆大客车匀速直线行驶的速度是25m/s。下列说法正确 2.如下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八年级物理书的长度,共测量了 的是 5次,记录的结果分别是25.96cm、25.84cm、25.88cm、25.87cm、25.85cm,根据数据分析,明显记录错 A.轿车运动的距离一定比大客车远 B.行驶相同的路程,轿车用的时间短 误的数据是 cm,物理书的长度是 cm C.轿车的速度小于大客车的速度 D.单位不同,无法比较两者的速度 11.已知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4,则甲、乙两物体运动 的时间之比是 () A.1:6 B.6:1 C.3:8 D.8:3 61 12.甲、乙两人骑自行车从同一位置出发,水平向东做直线运动,他们运动的路程s 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0 A.如果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 B.乙在2s内所走的路程为20m 第2题图 第3题图 C.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45 3.如图甲所示,一位科研人员在用一款低音频灭火装置进行灭火试验,装置通过发出30~60H2的低频声 D.当t=2s时,甲、乙之间的距离为10m 波,在数秒之内就扑灭火焰。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图乙所示的超声波雷达盲人拐 13.(双选)小明用下图所示的刻度尺正确测得一物体的长度为0.1510m,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杖,可以帮助视障人土实时探测前方一定范围内的障碍物,其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 。(均填 “信息”或“能量”) b6,。五56B9动 4.在学校4×100米接力赛中,为顺利交接棒,接棒的同学要提前起跑,则递棒同学运动的速度应当比接棒 A.数据0.1510m最右边的“0”表示估读值,不可以去掉 同学运动的速度 (填“大”或“小”):交接棒完成后,以观众为参照物,接棒的同学是 B.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填“运动”或“静止”)的:当比赛结束时,裁判用 (填“相同时间比路程”或“相同路 C,小明测量过程中方法准确无误,可以避免误差 程比时间”)的方法判定谁最快。 D.该测量结果还可以记录为15.10cm 5.如图所示,小丽和小华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若小丽用“土电话”轻声说话 14.(双选)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如图所示。根据旗帜和 时,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小华 (填“仍能”或“不能”)听到声音:若小丽向远处的高楼大喊一 火焰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声,约0.4s后听到回声,则她距离大楼约 m(声速为340m/s)。 A.甲火炬可能静止 B.甲火炬不可能在向左运动 C.乙火炬不可能静止 D.乙火炬一定在向右运动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5.已知某物体在0~9s时间段内的运动情况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