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42484

【核心素养】 浙教(2024)版八上《1.3声音的特性与应用-第一课时》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5-10-20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2次 大小:67617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学案,1.3声音的特性与应用-第一课时,核心,2024,浙教,素养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了解声音的三要素,了解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了解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科学思维:初步认识波形图,能解读波形图体现的频率与振动幅度;培养图片分析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探究实践:通过活动,感受声音三要素的本质不同;通过利用身边的物品,感受音调的高低和影响因素;培养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了解改变其声音三要素的方法; 态度责任: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和互相帮助的精神。 【课前预习】 1. 声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 2. 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它由物体振动的_____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_____;频率越低,音调越_____。 3. 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_____,单位是_____,简称_____,符号是_____。 4.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_____Hz到_____Hz,频率高于_____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_____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5. 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它由物体振动的_____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_____;振幅越小,响度越_____。 6. 声音的响度还与_____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_____;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_____。 7. 音色是指声音的_____,它由发声体的_____、_____和_____等因素决定,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一般不同。 【课中研学】 一、声音的特性 1、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声波通过听觉神经在人的大脑里所留下的迹象。 (1)乐音: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叫做乐音; (2)噪声:各种影响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声音,使人烦躁不安,称为噪声。 2、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2)响度: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3)音色:声音的品质与特色,称为音色。 3、不同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性;声音的特性由声音的三要素决定。 任务一: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主要因素 人们能够听到的各种声音,有的听起来声音尖锐,即调子高;有的听起来声音低沉,即调子低。 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探索活动:将一把钢尺压紧在桌面上, 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重复实验。仔细观察钢尺的振动快 慢,听听它发出的声音,你发现了什么?钢尺伸出不同的长度,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1、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 人们能够听到的各种声音,有的听起来声音尖锐,即音调子;有的听起来声音低沉,即音调低。 2、频率: (1)频率: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作频率; 频率的单位:赫兹 (赫,Hz) (2)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物体的振动频率决定了声音音调的高低,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 任务二、认识波形 探索活动: 1)取一套音叉。音叉上的数据表示该音叉所产生的声音的频率。敲击不同的音叉会产生不同频率的声音。听一听音叉发出的声音音调的高低。 2)把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声音的波形,比较不同 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3、音调的调节: 唱歌或演奏乐器时,需要经常改变音调。唱歌时,肺部的空气向上流过气管,使声带产生振动,形成声波,发出声音。当演唱不同的音符时,人需要通过喉部的肌肉来改变声带振动的频率,从而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 4、一些声音的频率: (1)儿童说话的音调比成年人高,成年女性的音调比成年男性 高; (2)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85Hz到1100Hz之间。人唱歌时,C调“1”(“do”)的频率是262Hz,D调“1”(“do”)的频率是294Hz; 讨论交流: 一只蜜蜂飞过耳边时,我们能听到它飞翔时所发出的声音。可是一只蝴蝶飞过耳边时,我们却听不见。这是为什么? 5、人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