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与文化 第四章章末复习课 01 重难突破 1.①———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人口数量持续增加,②时期人口总量未达到最大值。 2.②时期人口数量比③时期少,到③时期总人数为最大值。 3.③———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 人口不断减少,到⑤时期总人数为最小值。 4.④时期人口数量比⑤时期多。 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总量的关系 图4.5.1 【对点训练】 图4.5.2为1950—2020年不同收入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资料来源:联合国2022年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读图,完成1~3题。 图4.5.2 1.下列关于1950—2020年世界人口变化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高收入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B.中等收入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960年达到最低值 C.低收入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世界人口在2020年出现负增长 A 【解析】读图可知,1950—2020年,高收入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中等收入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960年不是最低值;低收入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世界人口没有出现负增长。故选A。 2.低收入国家的人口变化可能引起 ( ) A.就业机会增长 B.自然资源消耗减少 C.国防兵源不足 D.自然环境压力增大 D 【解析】读图可知,低收入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引起自然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故选D。 3.高收入国家应对人口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 ) ①实施控制生育政策 ②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③给多子女家庭发放补贴 ④推迟退休年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解析】读图可知,高收入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为应对该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实施鼓励生育政策、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给多子女家庭发放补贴、推迟退休年龄等。故选D。 影响聚落分布的条件 图4.5.3 【对点训练】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的绿春县,被誉为中国的“天空之城”,整个县城由一条长约6千米的主干道贯穿,最窄处不足30米,最宽处也仅300米,像一条长龙横卧在海拔1 700米的山顶之上。图4.5.4为绿春县景观图。据此完成4~5题。 图4.5.4 【解析】结合材料及景观图可知,绿春县的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仅有一条干道,且整个县城位于山顶,县城的布局与山脊的走向相近,因此影响其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故选B。 4.影响绿春县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交通 B 5.制约绿春县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 A.气候 B.水源 C.土地 D.交通 D 【解析】结合材料及景观图可知,绿春县主要分布在山顶,仅有一条干道,交通不便,故制约其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交通。故选D。 传统民居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传统民居 当地自然环境特征 建筑特点 功能 冰屋 寒冷、多雪 用冰块建造,墙体较厚,无窗 防风保暖 西亚、北非的碉楼 高温干旱,多风沙 墙厚、窗小、平顶 隔热,防风沙 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 终年高温多雨 双层木楼或竹楼,门窗大,屋顶坡度大 通风、防潮、散热、排水 表4.5.1 黄土高原的窑洞 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利用黄土直立性强的特点开凿而成 冬暖夏凉 北京四合院 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墙厚窗小,屋顶坡度小,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合围在一起,大门一般朝东南开 保暖、防风 新疆的平顶房 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 屋顶是平顶 有利于晾晒作物或乘凉 【对点训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4.5.5为《清明上河图》的一部分,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繁华风貌。读图,完成6~7题。 图4.5.5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人口密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