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生物学科 【人教七上地理期中复习考点梳理读记】 第一章 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29考 (注:此处标注表示近3年30余套中考试卷中该知识点的考查频次) 1.地球的宇宙环境12考 (1)天体系统 (2)行星:太阳系有八颗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 、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2. 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 (1)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光照。 (2)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体积和质量适中,有适宜呼吸的大气;存在液态水资源等。 3. 人类探索太空历程的重要成就 4. 我国太空探索成就 (1)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2)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3)2007年,我国成功发射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 (4)2016年,我国在贵州平塘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 (5)2021年,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 (6)2022年,我国“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 (7)2024年,“嫦娥六号”探测器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5. 太空探索的意义17考 (1)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的开发。 (2)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并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3)通过太空探索,人类能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 (4)太空探索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第二节 地球与地球仪 课时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79考 1.地球的形状27考:地球是一个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知识拓展1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13考 注:图中太阳和月球非真实大小比例。 3. 地球的大小14考 知识拓展2 4.地球的模型———地球仪25考 (1)概念: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作用:方便了解地球的面貌以及地球上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口诀助记 巧学助记 知识拓展 1. 生活中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实例 (1)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月食:月球被地球阴影遮挡,阴影呈圆弧状。 2.类比地球的周长和表面积 (1)地球最大周长约相当于客机沿赤道飞行50小时(客机飞行速度约为800千米/时)的距离,约是月球周长的4倍。 (2)地球表面积约相当于729亿个足球场(约7 000平方米)的总面积;太阳的表面积(约6.1万亿平方千米)约是地球表面积的12 000倍。 口诀助记 南北为经线,相对成等圈; 长度都相等,形状是半圆。 东西为纬线,独成平行圈; 长度不相等,形状是圆圈; 赤道为最长,两极化为点。 课时2 经线和经度 纬线和纬度282考 1.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72考 2.低、中、高纬度的划分81考 0°~30°: 纬度地区;30°~60°: 纬度地区;60°~90°: 纬度地区。 3. 半球的划分129考 (1)南北半球:以赤道(0°纬线)为分界线,以南为 半球,以北为 半球。 (2)东西半球: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分界线,20°W以东、160°E以西为 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 半球。 方法归纳 巧学助记 方法归纳 东西半球的判读 判读口诀:小小东半球,大大西半球。 (1)若已知某地点位于东经,则与160°E相比:若比160°E小,属于东半球;若比160°E大,属于西半球。 (2)若已知某地点位于西经,则与20°W相比:若比20°W小,属于东半球;若比20°W大,属于西半球。 课时3 利用经纬网定位127考 1.定义: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互相交织,形成经纬网。 2.作用:经纬网具有定位、定向、定距离等功能。 经纬网及“泰坦尼克号”失事地点 3. 利用经纬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