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44123

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 核心知识点总结-2025-2026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文字素材)

日期:2025-10-21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83次 大小:600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生物,第一,人教,素材,文字,上册
  • cover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核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认识生物(中考高频基础章节) 第一节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实验操作+概念理解) 1 观察的科学方法(中考实验题常考操作) (1)观察工具的选择与使用细节 观察工具 适用对象 操作注意事项(易错点) 中考常考场景 肉眼 大型生物(如校园树木、鸟类)、整体形态观察 ① 按“整体→局部→细节”顺序观察(如先看树的高度,再看叶片形状);② 记录时需注明观察时间、地点 描述校园内某植物的外部特征 放大镜 小型生物(如蚂蚁、昆虫翅膀、叶片叶脉) ① 调节与观察对象的距离(过近/过远均模糊);② 避免阳光直射(防止灼伤眼睛或观察对象) 观察蚜虫的形态结构、叶片的叶脉分布 显微镜 微小生物(如草履虫、洋葱表皮细胞) ① 先低倍镜观察(视野大,易找目标),后高倍镜观察;② 镜头脏时用擦镜纸擦拭(不可用纸巾/纱布)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人口腔上皮细胞 (2)观察的核心原则(中考填空题/实验题答题采分点) 有明确目的:观察前需确定“观察什么”(如“观察蚂蚁的取食行为”“识别叶片的结构”),避免无目的观察。 做好记录:记录需包含“客观描述+数据”(如“蚂蚁10分钟内搬运3块面包屑,优先选择甜食”“叶片长5cm,宽3cm,边缘有锯齿”),不可主观臆断。 长期观察需计划:如观察植物生长,需固定时间(每天同一时段)、固定指标(株高、叶片数量)记录,保证数据可比性。 2 生物的类别与特征区分(中考选择题常考判断) (1)生物的范畴(易混淆点: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类别 常见实例 核心判断依据(中考解题关键) 易混淆非生物对比 植物 树木、花草、藻类(海带、衣藻) ① 大多能进行光合作用(含叶绿体);② 生活在固定环境,不能主动运动(例外:衣藻有鞭毛可运动) 珊瑚(珊瑚虫分泌物,无生命活动)、钟乳石(仅能“长大”,无呼吸/繁殖) 动物 鸟类、昆虫、鱼类、哺乳动物 ①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需摄取食物;② 大多能主动运动(例外:海绵动物固定生活) 机器人(可运动,但无呼吸/繁殖)、玩具狗(无生命活动) 微生物 细菌(乳酸菌)、真菌(蘑菇、酵母菌)、病毒(流感病毒) ① 个体微小(需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② 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抗生素(如青霉素,是真菌分泌物,非生物) (2)观察结果的影响因素(中考简答题常考分析) 主观因素:观察者的注意力(如漏看昆虫的细微结构)、经验(如误将蚜虫的翅芽当作触角)。 客观因素: 光线(阴天观察叶片颜色偏暗,需补充光源); 温度(低温时昆虫活动缓慢,影响行为观察); 工具精度(低倍放大镜无法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第二节 生物的特征(中考核心概念,100%必考) 1 生物的共同特征(中考选择题/填空题高频考点,需逐点记清实例) 特征类别 科学定义 中考典型实例(需准确记忆) 易错误区(需重点区分) ① 由细胞构成 除病毒外,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牡丹由植物细胞构成,人体由上皮细胞、肌肉细胞等构成 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内部遗传物质组成),但属于生物(能繁殖) ② 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少数厌氧菌如乳酸菌无氧呼吸) 鲸浮出水面换气(产生雾状水柱)、人吸气时胸廓扩大 植物白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但同时进行呼吸作用(需氧气),不可认为“植物不呼吸” ③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对环境中的物理(光、温度)、化学(气味、味道)、生物(天敌、食物)刺激作出规律性反应 含羞草受触碰叶片合拢(物理刺激)、狮追捕斑马时快速奔跑(生物刺激)、草履虫避开食盐颗粒(化学刺激) 岩石被触碰无反应(非生物)、汽车遇障碍物刹车(人为控制,非生物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