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14496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幽径悲剧》教案(2课时) 表格式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7次 大小:345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3课
  • cover
盐阜中学八年级语文学科 执笔人 审核人 年 月 日 课题 幽径悲剧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领略古藤之美、古藤之悲。2.能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唤起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课前预习 学法指导 1.学习本课,首先要阅读感知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了解谋篇布局的特 点———层层铺垫、反衬突出”;体会文章恰当的详略安排。2.还要注意学习本文运用描写和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的写法。通过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分析拟人手法的作用。3.最后通过阅读课文和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文章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的主题。 相关链接 【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季羡林论人生》、《病榻杂记》等。 知识预习 一.注音:潋滟( )愚氓( )鲁殿灵光( )毛骨悚然( )怯懦( )虬干( 摇曳( )抖擞( )万斛( )蜿蜒( )猬集( )荆棘( )诛伐( )二.解释词义:1.凄清:形容凄凉冷清。2.萧索:萧条冷落。3.愚氓:愚民,愚昧之人。氓,民、百姓。4.足征:就是“足以征明”意思。5.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6.诛伐:在这里是“砍伐”的意思。7.疾趋:快走。8.焉知:哪里知道。9.奈何:怎么办。10.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11.司空见惯:由于经常见就不觉得希奇了。12.等闲视之:把它当作平常的事物来看待。13.相映成趣:互相对照、映衬着显得更有趣味,更有意思。14.盘曲而上:弯曲缠绕着向上。15.鲁殿灵光:汉代鲁恭王建有灵光殿,屡经战乱而岿然独存。后用来称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16.毛骨悚然:身上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非常吃惊和恐惧的样子。17.月白风清:形容月夜的明朗幽静。18.林林总总:形容繁多。 课堂探究 导入课文: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金秋时节,怀着无比自豪与兴奋之情的天之骄子从各地云集燕园。一位扛着行李的新生,看见一位穿旧式中山装的老头,就请他帮助看一会儿行李,自己去报到。老头答应了,9月的北京天气还很热,旁边有人说:“您回去吧,我替他看着。”可老人说:“还是我等他吧,换了人他该找不着了。”那位学生回来后,老头什么也没说就走了。3天后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学生大吃一惊,那天帮自己看行李的老头,竟是主席台上就座的北京大学的副校长、大名鼎鼎的季羡林!这就是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的学者、作家季羡林。现年已94岁高龄却仍矢志不渝地维护着真、善、美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季羡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幽径悲剧》。让我们一同去感知季羡林先生真诚丰富的情感世界。二.文本探究:1.用一句话概括:幽径上发生了什么悲剧?是一条幽径上一株古藤萝被毁灭的悲剧。2.作家是如何描绘幽径四季之美的?先交代幽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的环境,然后分从“山上”“湖中”两个方面写景物之美。写山上之美,按时间顺序,从“春天”写到“夏天”,再写到“秋天”,突出“总有翠色在园”。春天小花的生命灿烂,“过一阵换一个颜色”;夏天绿阴之浓烈,“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秋天别具一格的生机,“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写湖中之美,着重表现夏天“绿叶接天,红荷映日”的“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在分写山上与湖中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