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45468

【高效课堂】第六单元 24 《三顾茅庐》 课件+教案 -统编九上

日期:2025-10-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1892586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统编,教案,课件,三顾茅庐,高效,单元
    课题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三顾茅庐》 主备教师 课 时 3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节选了刘备对诸葛亮的第三次访求。作为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第一次出场,作者可以说是做足了铺垫。同时,这一回也为接下来《三国演义》的发展奠定了基调,规划了蓝图,可以说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本文教学应重点关注刘关张三人以及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罗贯中《三国演义》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通过古典小说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小说情节,体会文中层层烘托的写作手法,体会小说作者的艺术匠心。(难点) 3.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分析理解人物形象。(重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三顾茅庐,亲自登门拜访,那诸葛亮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我们先来看看荆州名士司马徽是怎样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 (刘备在荆州,访士于裹阳司马徵。司马徽告曰:“伏龙、凤雏,二人得其一可安天下。”又说诸葛亮“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 看来诸葛亮虽处陋室之中,可是才气却名震天下。那刘备是凭什么打动了诸葛亮的呢?让我们共同学习———《三顾茅庐》。 活动一:预习检测 夯实基础 1.课前阅读检测 (1)《三国演义》基本信息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宏大的结构描写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曹操、诸葛亮、关羽等众多的人物形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行径,寄托了人民渴求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愿望,表现了群众所理想的重信守义、平等互助的人与人的关系。 (2)作者简介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 (3)本文故事背景 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在去曹营前走马荐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在本文之前,刘备已经两次拜访诸葛亮,都未能相见。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4)人物简介 ①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诸葛亮的主要成就:隆中决策;协助刘备夺取荆益和建立蜀汉;安定南中,五次北伐。 ②刘备 刘备,字玄德,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他本是东汉皇帝的远亲。自从桃园结义后,请出诸葛亮,才和魏、吴三足鼎立,三分天下。刘备于公元221年称帝,国号为汉,建都成都。公元223年,刘备病死在蜀国。刘备的主要成就:夺取两川、建立蜀汉、对抗曹操。 ③关羽 关羽,字云长,东汉末年名将。公元200年刘备战败,关羽被曹操俘虏,极受优礼,并被封侯,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当得知刘备下落时,过五关斩六将,携刘备家眷返回,成为封建社会忠孝仁义的楷模。他虽在三人中排行老二,但却死得最早,于公元219年孙权袭荆州时被杀。关羽的主要成就:白马斩颜良、襄樊擒于禁、杀庞德、威震华夏。 ④张飞 张飞,字翼德,三国蜀汉时期名将,是鲁莽英雄的代名词。不过,他在长坂坡上的壮举,至今仍是美谈。遗憾的是他在公元221年刘备发兵攻吴为关羽报仇,临行前被部将刺杀,留下一世英名。张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