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45704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1-1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2次 大小:5867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第二,答案,试卷,过渡,会的
  • cover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本试卷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霸主肩负着协调、平衡各国关系,保护属国利益的义务,并且组织各国以盟誓的形式,公开申明反对用战争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这实质上反映出(  ) A.诸侯注重维护王室尊严 B.诸侯严格遵从礼乐秩序 C.周王室的地位下降 D.诸侯之间关系非常融洽 2.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进一步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特征是(  ) A.经济发展迅速 B.中华传统文化奠基时期 C.奴隶制王朝的更替 D.以分封巩固疆域 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这表明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启的治国能力更强 C.德才重于血缘关系 D.禅让制更利于治国 4.夏朝与商朝建立之初,都非常注重建立或加强军队,设置监狱,制定刑法。这些做法旨在(  ) A.对外扩张疆域 B.完善法律制度 C.强化国家统治 D.维护奴隶权益 5.禹因治水有功,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其时间换算成世纪是(  ) A.公元前21世纪后期 B.公元前21世纪前期 C.公元前20世纪前期 D.公元前20世纪后期 6.历史学家郭沫若诗句:“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与“安阳”成为商朝都城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商汤灭夏 B.牧野之战 C.盘庚迁都 D.“国人暴动” 7. 西周初年的整体战略是稳定西北,开发东南。在东进过程中,齐、鲁是前哨,卫国接济东进主力,也北瞰燕冀,东控徐淮。(见下图)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  ) A.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 B.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 C.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 D.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 8.为了防范蛮夷入侵,周王将三个最得力的辅臣召公、周公、太公分封在山戎、东夷、淮夷三个最大威胁的附近。材料表明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文化发展 B.推动民族交融 C.传播中原文化 D.巩固西周统治 9.《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说明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是(  ) A.实现了富国强兵 B.巩固了西周疆土 C.确立了等级制度 D.促进了民族交融 10.春秋时期,秦楚等国以新占领的地方为县,直属于国君,由国君派官员去治理,他们在县里只替国君征收赋税,判断讼狱。这说明春秋时期(  ) A.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B.周王室地位被取代 C.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D.统一趋势得到发展 11.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青铜冶炼技术的提高 B.金属货币的流通 C.漆器制作的发展 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2.春秋时期,齐桓公实施“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使关市几而不征,以为诸侯利”;晋文公推行“轻关易道,通商宽农”政策。这些措施反映了春秋时期(  ) A.统治者鼓励商业发展 B.耕作技术不断进步 C.金属货币使用较广泛 D.中心城市商贾云集 13.在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发现了春秋早期的冶铁遗存,包括冶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