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历史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146660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统编版)
日期:2025-10-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2407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张
七年级
,
统编
,
中国历史
,
上册
,
2026
,
学年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①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道楚汉之争的史事,理解西汉的建立对结束战乱、重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了解休养生息的含义,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汉初实行该政策的原因;归纳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从秦末、汉初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其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了解“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结合汉文帝、汉景帝的市政措施探讨该局面形成的原因,提升综合分析能力,理解统治政策顺应时代需要并能得到有效贯彻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②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视频《鸿门宴》。 教师过渡:同学们,接下来通过视频,一同走进公元前 206 年咸阳郊外那场决定历史走向的 “鸿门宴”。刘邦、项羽因先入关中产生矛盾,范增示意项羽席间杀刘邦,项庄舞剑暗藏杀机。但项羽犹豫,刘邦巧妙周旋得以脱身。这场宴会不仅是秦末战争的关键转折,也间接影响了楚汉争霸的结局。让我们从视频中感受宴会上的紧张氛围与人物间的权谋较量。 (设计意图:以视频导入,使学生产生兴趣,开展新课学习。) 二、讲授新课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1.楚汉之争 (1)教师活动 回答楚汉之争的基本概况。 (2)学生活动 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国家统治权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 楚汉战争历时四年,刘邦取得了最终胜利。 【拓展探究】教师提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末农民起义与楚汉之争的区别。 (3)学生活动 项目 战争目的 代表阶级 战争性质 秦末农民起义 反抗秦的暴政 农民阶级 农民战争 楚汉之争 国家统治权之争 封建地主阶级 封建地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4)教师活动 思考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 材料一:项羽引兵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史记·项羽本纪》 材料二: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恶除去秦法······此三者(张良、萧何、韩信),皆仁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史记·高祖本纪》 教师补充:楚汉战争历时四年,刘邦赢得民心,入咸阳后废秦苛政,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重视人才,有萧何、张良、韩信等人的辅佐。有富饶的关中作为战略根据地。最终取得了胜利。项羽方面迷信武力,入咸阳后大肆杀戮,不得民心。刚愎自用,不重视人才;缺乏战略支援地。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结论。 (5)学生活动 项羽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 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 2.西汉建立 (1)教师活动 根据课本,概括西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2)学生活动 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1.汉初经济状况 (1)教师活动 根据材料,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怎样的境况?汉初的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材料一:(汉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汉初)自天子不能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所盖藏。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2)学生活动 境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锐减,土地荒芜。 首要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2.休养生息政策 教师过渡:面对如此萧条的状况,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休养生息政策是指统治阶级暂时放松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剥削,给人民以发展生产、增殖人口的条件和机会。这一政策是在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国家实施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加人口,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的政策。 教师活动 阅读课本第二目的第二段内容,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2025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2025-10-18)
2025年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文字版,含解析)(2025-10-18)
2025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文字版,含解析)(2025-10-18)
2025年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文字版,含解析)(2025-10-18)
2025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2025-10-17)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