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46667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统编版)

日期:2025-10-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1次 大小:6481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统编,中国历史,上册,学年,七年级,12课
  • cover
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教案 ①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诸侯王和地方豪强的势力危及西汉王朝的统治,“推恩令”、迁徙豪强等措施的实施,分析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作用,认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认识汉武帝推行的措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控,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结合史料说明董仲舒提出尊崇儒术的原因,归纳汉武帝尊崇儒术的具体措施;认识到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适应了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影响深远。知道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的史事,感悟卫青、霍去病英勇无畏的精神,认识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作出贡献。(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②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视频《汉武帝》。 教师过渡: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帝王,他接手的帝国看似繁华,实则暗流涌动。十六岁的他,肩负着祖先的梦想,怀揣着远大抱负。他不仅在军事上开疆拓土,更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大刀阔斧改革,塑造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他的一系列举措,如 “推恩令” 的颁布、盐铁专卖的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实施,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走进这位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传奇人生,去探寻大一统王朝巩固背后的故事 。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吸引学生兴趣,聚焦关注点。) 二、讲授新课 (一)削弱地方势力 教师过渡:“文景之治”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但看似一派繁荣的“文景之治”的背后也暗流汹涌,存在诸多问题。 (1)教师活动 阅读课本第一目内容,思考西汉初年的王国问题及解决办法是什么? (2)学生活动 问题 措施 影响 诸侯强大 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 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 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豪强势力也被削弱,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豪强横行 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 建立刺史制度 (3)教师活动 汉武帝实行“推恩”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学生活动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的郡管辖。 【拓展探究】教师提问:“推恩”的巧妙之处在什么地方? (5)学生活动 ①方法缓和,不费一兵一卒,削弱诸侯国势力。 ②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皇帝感恩戴德,也不会再反抗中央。 教师补充: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定期巡视,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横征暴敛、滥用刑罚、结党营私等。 教师强调: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汉武帝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二)推动经济的发展 (1)教师活动 阅读课本第二目第一段,归纳汉武帝时期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 (2)学生活动 农业: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提高粮食产量。发明新型播种工具耧车,加快播种速度。 手工业:纺织、冶炼、制陶、酿造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教师过渡:西汉初年,国家对货币管理和盐铁业的管理较为宽松,私人甚至可以铸造货币,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这种局面对大一统极为不利。 (3)教师活动 阅读课本第二目第二段,思考:面对当时的问题,统治者是如何解决的 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学生活动 问题 措施 影响 私人铸币 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中央对经济的掌握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盐铁私营 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 富商大贾 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征收车船税 尊崇儒术 1.背景 (1)教师活动 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