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48875

1.1 土壤里面有什么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3889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土壤,里面,什么,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研究土壤 1 土壤里面有什么 一、教学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自主探究土壤的组成成分,能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得出结论。 2.科学思维:能运用简单工具(如放大镜、烧杯等)完成土壤成分探究实验,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土壤与生物的关系。 3.探究实践:认识到土壤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保护土壤、爱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4.态度责任:能清晰、有条理地描述实验过程和发现,在小组交流中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并回应同伴的想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土壤中含有空气、水、沙、黏土、腐殖质等成分。 2.教学难点:理解不同成分(如沙和黏土)的区别,以及土壤成分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含森林、农田土壤场景图)、土壤成分实验演示视频、不同类型土壤样本(花园土、沙土、黏土)。 2.学生准备:每组1份新鲜土壤样本、放大镜、透明烧杯(装半杯水)、玻璃棒、纸巾、过滤纸、培养皿。 四、教学过程(40分钟)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1.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森林里的土壤(长满小草、落叶覆盖)、农田里的土壤(种植庄稼)、公园的土壤(有小虫子)等图片。 2.提问引导:“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土壤,它是植物的‘家’。大家猜一猜,土壤这个‘家里’藏着哪些秘密?里面可能有什么呢?”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梳理猜想(如小虫子、树叶、石头等),引出课题———《土壤里面有什么》。 (二)自主探究,实验观察(20分钟) 1.初步观察:用感官找土壤成分(5分钟) 引导学生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土壤样本,借助放大镜观察细节。 小组交流:“你们发现了土壤里有什么?(如小石子、落叶碎片、小虫子等)把发现记录下来。” 全班分享,教师总结:土壤中能直接看到的有小石子、落叶、草根、小动物等。 2.深入实验:探究土壤中的隐藏成分(15分钟) 实验1:探究土壤中的空气 操作:把土壤轻轻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提问:“烧杯里出现了什么?(气泡)这说明土壤里有什么?”(得出结论:土壤中含有空气) 实验2:探究土壤中的水 操作:用纸巾包裹少量土壤,用力挤压。 观察:“纸巾有什么变化?(变湿)这证明土壤里有什么?”(得出结论:土壤中含有水) 实验3:探究土壤中的沙和黏土 操作:将土壤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静置5分钟。 观察:“烧杯里的土壤分层了吗?上层和下层的物质有什么不同?”(上层颗粒细———黏土,下层颗粒粗———沙) 教师补充:土壤中还有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叫做腐殖质,它能给植物提供养分。 (三)总结提升,联系生活(10分钟) 1.小组讨论:“土壤中的空气、水、沙、黏土、腐殖质,对植物生长有什么作用?” 2.全班交流,教师总结:空气帮助植物根部呼吸,水和腐殖质提供养分,沙和黏土固定植物根部。 3.拓展思考:“如果土壤被污染了(如扔垃圾、洒农药),会有什么后果?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4.引导学生树立保护土壤的意识,如不乱扔垃圾、爱护花草树木等。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师生共同回顾:“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土壤里有哪些成分?”(空气、水、沙、黏土、腐殖质、小石子等) 2.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观察:“回家后观察自家花盆里的土壤,看看还能发现什么新秘密。” 五、板书设计 1.1 土壤里面有什么 一、土壤的成分 看得见:小石子、草根、落叶、小动物 藏起来的:空气(实验1:冒气泡) 水(实验2:纸巾变湿) 沙(下层粗颗粒) 黏土(上层细颗粒) 腐殖质(养分) 二、土壤的作用 植物的“家”:提供空气、水、养分 三、保护土壤 不乱扔垃圾、爱护花草、不破坏土地 21世纪教育网 www.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