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48893

1.4 植被与土壤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3879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植被,土壤,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植被与土壤 一、教学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观念:借助观察、对比不同区域(有植被与无植被)土壤的差异,能清晰描述植被和土壤的相互关联,熟练运用“观察对比-分析现象-总结结论”的科学探究路径。 2.科学思维:通过亲手设计“植被保护土壤”的模拟实验,能运用身边材料开展科学探究,有效提升动手操作与创新设计的实践能力。 3.探究实践:深入理解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清楚植被破坏会引发土壤沙化、流失等问题,从而树立爱护植被、保护土壤与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 4.态度责任:可以清楚描述实验现象与观察所得,在小组讨论里准确表达对“植被与土壤关系”的见解,用科学语言分享探究成果。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明确植被与土壤的相互关系,即植被能保护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土壤能为植被提供养分和水分;知晓植被破坏对土壤产生的诸如土壤流失、沙化等影响。 2.教学难点:通过模拟实验,透彻理解“植被能防止土壤被流水侵蚀”的原理;结合生活实际,将“保护植被、守护土壤”的知识转化为自觉行动。 三、教学准备 1.课件:包含植被覆盖的山林、无植被的荒漠或坡地对比图,土壤流失、沙化实景图。 2.实验材料:两个透明塑料盒、肥沃土壤、沙子、小草(或苔藓、人造草皮)、喷壶(装水)、小铲子。 3.植被与土壤关系的短视频,如植物根系固定土壤、枯叶形成腐殖质的过程。 4.记录单(用于记录实验现象)。 四、教学过程(40分钟) (一)情境导入,引发思考(5分钟) 教师展示两组对比图片,一组是植被茂密的山林,土壤湿润且厚实;另一组是无植被的裸露坡地,土壤干燥且有明显冲刷痕迹。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这两个地方的土壤差别很大,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植被和土壤之间会不会有什么秘密?”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植被与土壤》,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探究活动:观察植被与土壤的关系(10分钟) 1.给学生分发带来的植被样本(如带根的小草)、土壤样本以及放大镜。引导学生用“看、拔、摸”的方法进行观察,思考:①小草的根系和土壤有什么联系?②植被下的土壤和裸露土壤摸起来有什么不同?③落叶落在土壤上,会给土壤带来什么帮助?学生将观察发现记录在笔记本上。 2.各小组分享观察结果,教师结合课件和短视频补充讲解:植被的根系能牢牢抓住土壤,防止土壤被冲走;植被的枯叶腐烂后会变成腐殖质,增加土壤肥力;土壤能给植被提供水分和养分,帮助植被生长。 (三)模拟实验:植被保护土壤(12分钟) 1.教师演示实验步骤:准备两个塑料盒,分别装入等量的“土壤+沙子”(模拟自然土壤);在其中一个盒子(标记“有植被”)中种植小草,另一个盒子(标记“无植被”)保持土壤裸露;将两个盒子倾斜相同角度。 2.学生分组操作,用喷壶从相同高度、以相同水量向两个盒子的土壤表面喷水(模拟下雨)。引导学生观察:①两个盒子底部流出的水颜色有什么不同?②土壤有没有被冲走?哪个盒子的土壤流失更严重?学生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记录单上。 3.师生共同分析实验结果,“无植被”盒流出的水浑浊(带有泥土),土壤流失多;“有植被”盒流出的水较清澈,土壤流失少。总结得出:植被能像“保护伞”一样,阻挡雨水直接冲刷土壤,根系还能固定土壤,防止土壤流失。 (四)联系实际,树立意识(8分钟) 播放植被破坏导致土壤沙化、水土流失的实景视频,提问:“如果人们乱砍滥伐、破坏植被,会给土壤和环境带来什么危害?”组织小组讨论:“我们能做些什么来保护植被、守护土壤呢?”(如不随意践踏草坪、不采摘花草、参与植树种草、节约用纸减少树木砍伐等)。教师小结:植被和土壤相互依存,保护植被就是保护土壤,保护我们的家园。 (五)总结回顾,拓展延伸(5分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