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49612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5593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江西省,次月,答案,试题,历史,第一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 命题人: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1所示为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裴李岗文化时期到龙山文化时期墓地出土的与性别相关工具出现频率变化。这一变化( ) 图1 A.是社会私有制产生的产物 B.根源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反映出工具使用范围扩大 D.推动了氏族社会逐步建立 2.夏、商两族虽然曾经强大过,并以武力使周围一些方国部落臣服于自己的统治,向其纳贡,接受其军事调遣,但并不纳入其版图……而周人确立的宗法分封制,却是个制度创新,打破了远古以来方国之间相互政治独立的格局。这说明周朝( ) A.建立起统一的集权体制 B.拓展了华夏文明的区域 C.地方治理模式相对成熟 D.开始强化边疆地区管控 3.西周时期,统治者在施政过程中多是顺应民间礼俗。降至战国,各国君主利用权力通过“法”的方式对礼俗进行掌控的行为增多。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君主专制体制的确立 B.富国强兵变法运动推动 C.基层社会控制力增强 D.宗法血缘关系逐渐弱化 4.《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务为治”的主张反映出( ) A.贵族政治的延续 B.学术格局的混乱 C.教育体制的变革 D.社会转型的需求 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全国多次巡行刻立石碑,碑文中,“皇帝”一词共出现了15次之多,如“皇帝临位,作制明法”“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於治”“皇帝之明,临察四方”等。该做法( ) A.实现了统治的稳定 B.记载了始皇真实功绩 C.旨在强化思想认同 D.确立了皇权至上制度 6.楚汉战争时期,依附刘邦的多为军功士人与底层的军爵士卒。当战争僵持不下时,刘邦又发现自己的军事能力远不如项羽,信心产生了动摇。直到张良为他分析形势之后,他才最终坚定选择依靠秦制,维系军功爵体系。这有助于说明,“汉承秦制” ( ) A.易导致王国问题 B.属于皇权的独断 C.是退敌权宜之计 D.有一定社会基础 7.西汉时期,列侯是享有食邑租税的功臣、宗室或外戚。平津侯公孙弘因“诏书有要求而稽留不执行”,违反《置吏律》“受令而逋留”,终“国除”;章武侯窦常“坐谋杀人未杀罪,国除”;宋子侯许九“坐买塞外禁物罪,国除”。这些可印证西汉( ) A.列侯特权凌驾于法律之上 B.国家治理思想儒法结合 C.集权统治有一定保障机制 D.地方监察与行政权失衡 8.在汉代朝臣的上疏谏言中,将君主比作父母的话语时有出现;而作为“一家之长”的君主也十分注重君臣关系,君主会将辅政大臣称为“吾股肱”,甚至比作自己的孩子。汉代士大夫以“子谏父”的方式进谏,甚至直指君父的过失,以进行辅弼。这表明汉代( ) A.儒家伦理融入政治实践 B.政治监督机制完善 C.官僚体系运行趋于规范 D.君主专制面临挑战 9.图2和图3是河西走廊地区魏晋墓壁画的场景。这两幅壁画反映了河西走廊地区( ) 图2甘肃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屯垦图》 图3甘肃张掖骆驼城苦水口1号魏晋墓《帐居画像砖》 《屯垦图》中,上半部有两列鲜卑士兵操练,荷戟持盾。下半部的二位耕者,驱牛耕作,前犁后耱 图中男主人为汉人装束,坐于穹庐之中,仕女在一旁侍奉用餐 A.农耕技术水平先进 B.社会阶层的固化 C.民族交融趋势明显 D.逐步完成封建化 10.表1为魏晋南朝时已入仕之正史传主出身统计。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 表1 朝代 已入仕之正史传主人数 出身寒门之人数 寒门人士所占百分比 曹魏 247 102 41.3 西晋 234 59 25.2 东晋 350 47 13.4 齐 119 15 12.6 梁 264 14 12.9 陈 46 7 15.2 A.传统选官制度名存实亡 B.社会阶层流动受到制约 C.统治集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