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我国古法煮盐的工艺“.......汲水而上。入于金中煎炼,顷刻结盐,色成至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其中“盐”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钠,构成氣化钠的微观粒子是( )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电子 2.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金 B.氧气 C.二氧化硫 D.食盐 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质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4.舞台上常营造干冰产生云雾缭绕的景象。下列对干冰升华过程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变大 B.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分子的数目增多 D.分子的种类改变 5.铁、铜是两种不同的元素,那么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6.运用分子的性质判断。以下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会鼓起来———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变大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观测到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7.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8.氢气液化是氢能大规模储存和运输的关键环节。在液化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体积 B.分子数目 C.分子种类 D.分子间隔 9.高钙奶粉中的“钙”指的是( )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10.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图1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原子的中子数为53 B.碘元素的符号为I C.碘属于金属元素 D.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二、多选题 11. 善于归纳总结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思维导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①组成的 B.②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氯化钠由③直接构成 D.可从宏观、微观两个视角认识物质 12.物质的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或方法 A 鉴别水和双氧水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 B 鉴别氮气和空气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C 除去锰酸钾中的高锰酸钾 加热 D 鉴别酚酞溶液和浓氨水 闻气味 A.A B.B C.C D.D 三、填空题 13.下列五种微粒中,最易失去电子的是 (填序号,下同),最易得到电子的是 ,已达到稳定结构的是 ,元素化学性质比较相似的是 . A BCDE 14.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n28.若该微粒是原子,则该微粒含有的质子数为 ;若该微粒为阳离子,则n 10(填“>”“<”或“=”);若该微粒为阴离子,则其对应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为 . 15.辣椒炒肉是湖南美食之一,其主要食材有猪肉、辣椒、蒜,并辅以食盐、味精、食用油等调料。 (1)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构成氯化钠的微观粒子是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2)辣椒炒肉香味扑鼻,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16.化学指导我们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认识世界。 (1)某兴趣小组表演了一个魔术,道具如图1,从该魔术中可观察到脱脂棉团由白色变为 色,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现象: 。 (2)图2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图2 A、B、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的是 (填序号)。 ②从图中可知,除温度外,影响分子运动的因素还有 。 四、科普阅读题 17.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稀土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第IIIB族的钪(Sc)、钇(Y)以及镧系元素。这些元素的氧化物都不溶于水,外形像泥土,而且很稀少,因而人们喜欢称它们为“稀土元素”。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较为活泼,若与其他元素结合,便可组成种类繁多、功能多样、用途广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