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53041

江苏省盐城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十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

日期:2025-10-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8次 大小:8682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江苏省,十月,解析,试题,历史,检测
  • cover
2025-2026学年度江苏省盐城市部分学校上学期十月阶段性检测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试题分数: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45分) 1.(本题3分)我古代历来都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以此作为对县官奖惩的依据;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明代制定更加严密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进行。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 ) A.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2.(本题3分)有学者认为,红山文化积石冢的陵墓、神庙与祭坛、金字塔配套,墓主大致是宗教与礼仪功能的首领,该社群已发展为控御广大地区、能动员大量人力、掌握不少财富的多层级复杂社会。其旨在说明( ) A.早期国家形态出现 B.小农经济开始产生 C.已经进入阶级社会 D.中原文明影响周边 3.(本题3分)中国古代的国家结构主要有两种,一是宗法等级君主政体,其典型是西周王制,简称“王制”;二是中央集权君主政体,其典型是秦朝帝制,简称“帝制”。造成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 A.它们所依托的经济基础不同 B.官僚政治比贵族政治更先进 C.“公天下”优于“家天下” D.建立者对国家结构认识不同 4.(本题3分)对图中两幅图之间的内在关系理解准确的是( ) A.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B.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D.统治阶级剥削剩余价值 5.(本题3分)下图是河北平山三汲村中山王墓出土的战国银首人俑铜灯。铜人一派宽袖深衣的中原打扮,但高额扁脸,浓眉短须,是典型的古代北方狄人的“男子汉”。这件文物可以用来说明战国时期( ) A.中山国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各国间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C.中原与周边地区的民族交融 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遍推广 6.(本题3分)魏晋南北朝时期家训文化盛行,许多名士、文人都有自己的家训(如下表)。与这一时期家训文化盛行密切相关的是( ) 名士文人 家训内容(节选) 王羲之 事君廉,交友真,与士同心,与儒共德,宥寝视决,文物传世。 王导 忠谨事主,崇尚正直,慎戒好胜,淡泊名利。 陶渊明 言必信,行必果,事不两立,道不两存。 A.宗法制度的加强 B.门阀制度的兴盛 C.佛道思想的盛行 D.传统儒学的复兴 7.(本题3分)据《文献通考》记载,宋徽宗宣和(1119~1125)末年有节度使60人,其中亲王、皇子26人,宗室11人,前执政2人,大将4人,外戚10人,宦官7人。这表明北宋( ) A.利用宗室贵戚节制地方 B.对地方权力分配作了调整 C.权力分割影响了行政效率 D.实现了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8.(本题3分)明清时期,江西、浙江等地民间“好讼”成风,土地买卖纠纷、家族内部诉讼频发,妇女告状讼案增多。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 ) A.传统礼治秩序受到冲击 B.基层治理体系日趋完备 C.民众法律意识开始觉醒 D.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9.(本题3分)如表整理了部分学者对维新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从中可以看出( ) 学者 立论年代 主要观点 梁启超 1898—1899年 改革党人乃欲奋螳臂而与之(指保守势力)争,譬如孤身入重围之中,四面楚歌,所遇皆敌。 陈恭禄 1935年 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终则一无所成。 荣孟源 1954年 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只依靠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 A.社会惯性造成转型困难 B.时代背景决定历史认知 C.戊戌变法败于急功近利 D.阶级立场遮蔽历史真相 10.(本题3分)1845-1852年,东南沿海主要通商口岸(广州、上海、厦门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