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 程 目 标 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夯实基础 铺垫核心 知识点一 北洋军阀的统治 袁世凯当政 (1912—1916) 军阀割据 (1916—1928) 对内 就任总统→宋教仁案→解散国民党→公布《中华民国约法》→复辟帝制→取消帝制 军阀混战→ →张勋复辟→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 对外卖国 签订“ ——— 参加一战 革命党人 二次革命→ 护法运动 【概念】 北洋军阀 产生于清末的一个军事政治集团,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世凯逝世后,各领导人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分裂割据,但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从1912年起至1928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拓展】 北洋军阀分裂割据的历史影响 便利了帝国主义的侵略;破坏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阻碍了民主共和制度的巩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知识点二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民族工业 社会生活 原因 ①中华民国建立。 ②临时政府政策鼓励。 ③群众性的 斗争(提倡国货运动)。 ④欧洲列强放忙于一战。 ⑤实业救国思潮 临时政府除旧布新,颁布法律法令 表现 民族工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可观,纺织、面粉等企业壮大 改用阳历、剪辫易服、 、革除旧称呼 影响 中国 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社会力量 新习俗、新风尚的时代潮流 【概念】 实业救国 中国近代以发展实业作为救亡图存主要手段的经济思想;19世纪末提出,以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实业泛指农、工、商、交通等,他们宣扬此论的同时,却否定采取革命手段改变落后生产关系的必要性。 知识点三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背景 ①政治:辛亥革命失败和共和政体遭到破坏。 ②思想:封建思想文化存在;西方启蒙思想传入 代表 、蔡元培、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旗帜 民主和科学 阵地 北京大学和《 》 主要 内容 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孔教、礼法等)。 ②拥护科学,反对愚昧(旧艺术、旧宗教)。 ③主张以 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④提出 、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 意义 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规范思维 培养能力 主题一 北洋政府的政治方向 1. 【问题探究】 关于北洋时期的国体 今之标立宪主义以为国体论之护符者,除非其于立宪二字别有解释,则吾不敢言。夫前清之末叶,则固自谓立宪矣,试问论者能承认否 且吾欲问论者,挟何券约,敢保证国体一变之后,而宪政即可实行而无障 如其不然,则仍是单纯之君主论,非君主立宪论也。既非君主立宪,则其为君主专制,自无待言。不忍于共和之敝,而欲以君主专制代之,谓为良图,实所未解。今在共和国体之下而暂行专制,其中有种种不得已之理由,犯众谤以行之,尚能为天下所共谅。今如论者所规划,欲以立宪政体与君主国体为交换条件,使其说果行,则当国体改定伊始,势必且以实行立宪宣示国民。宣示以后,万一现今种种不得已之理由者依然存在,为应彼时时势之要求起见,又不得不仍行专制,吾恐天下人遂不复能为元首谅矣。[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1915年8月20日),《大中华》第1卷第8期] 阅读上述史料,谈谈中华民国建立后围绕“国体”问题所发生的争端。 2. 【教材图示】 由袁世凯签字的“中日民四条约” “中日民四条约”又称“中日北京条约”,是由《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及其附件与《关于山东省之条约》及其附件组成的。 依据图片及其文字并结合所学,谈谈对“中日民四条约”的认识。袁世凯签订这一条款的目的是什么 有什么危害 3. 【探究】 维护共和之路 护法运动期间,借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的西南军阀,却千方百计排挤孙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