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54260

第七单元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课件 学案)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10-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18829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历史,第七,纲要,中外,必修,编版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 程 目 标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夯实基础 铺垫核心 知识点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政治 ①“     ———:标志国民党专制统治确立。 ②二次北伐:东北易帜,形式上统一全国 经济 ①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 ②      膨胀 【思考点】 南京国民政府“北伐”与国民革命“北伐”的不同 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以反帝反封建为宗旨,对象是实行反动统治的北洋军阀,组织基础是国共合作,是一场国内革命战争。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在国共合作已破裂的情形下进行,组织基础是不同利益集团的军阀,虽仍有打倒北洋旧军阀的目的,但与革命的初衷背道而驰,是一场争夺地盘和统治权力的战争。 【拓展】 南京国民政府只是在形式上统一全国 在国民政府内部存在许多明争暗斗的派系;各地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实力派军阀,与中央分庭抗礼;南方存在着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及中华苏维埃政权;另外帝国主义在中国设立的租界依然存在,行使独立权力。 【概念】 官僚资本 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而形成的资本形式。中国官僚资本主要依托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和陈立夫四大家族。 知识点二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道路 探索 南昌起义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八七会议 ①总结      失败的教训。②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③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秋收起义 ——— 续表 道路 开辟 开始创建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井冈山会师 科学理论 工农武装割据:      ,武装夺取政权 具体实践 ①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②政权建设:        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③武装斗争:革命武装力量和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壮大 【拓展】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走城市中心的革命道路失败的原因 ①近代中国长期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工人力量薄弱。 【辨析】 “左”倾和右倾 “左”倾: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如王明的“左”倾错误等。 右倾:是保守主义、机会主义,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如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概念】 工农武装割据 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 知识点三 红军长征 背景 ①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      失利 ②根本原因: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 历程 路线 瑞金出发(开始)→遵义会议(转折)→陕北会师→三大主力会师(胜利) 遵义 会议 内容: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意义: ①开始确立以      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续表 历史 意义 ①实现了红军的       。 ②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③铸就了长征精神。 ④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概念】 长征精神   坚定革命的信念,坚信正义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精神;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精神;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提醒】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它使中国革命的重点区域由南方转移到北方,主要任务也由反蒋转变为抗日。 规范思维 培养能力 主题一 中国共产党开启革命新道路 1. 【探究】 革命新道路的理解 毛泽东同志……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