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54452

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课 玩具大家族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01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262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5-2026,上册,大家族,玩具,1课,单元
  • cover
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 《玩具大家族》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一)图像识读 能识别教材中 “按功能分”(建构类、益智类、角色类)、“按材料分”(布艺、塑料、木质)的玩具图片,说出 “这个积木是建构类玩具,能搭房子”“这个玩偶是布艺材料,摸起来软”; 能观察教材玩具分类图表,说出 “不同分类的玩具,玩法不一样”(如建构类玩具体现 “拼搭”,益智类玩具体现 “思考”)。 (二)美术表现 能使用彩纸、黏土、积木等材料,模仿教材范例,创作 1 件对应分类的玩具(如建构类的 “小房子”、角色类的 “小动物头饰”、益智类的 “简单拼图”); 能在创作中体现玩具的分类特点(如建构类玩具注重 “拼接结构”,角色类玩具注重 “外形特征”),让别人能判断玩具类型。 (三)审美判断 1.能说出自己喜欢的教材玩具及理由(如 “我喜欢教材里的木质积木,因为能搭很多样子,很有趣”“我喜欢布艺玩偶,因为长得可爱,能抱”); 2.能对比 2 件同材料不同功能的教材玩具,说出 “哪件更符合它的分类特点”(如 “塑料积木能拼搭,比塑料玩偶更符合建构类玩具的特点”)。 (四)创意实践 能结合生活经验,在教材玩具范例基础上添加 1 个个性化元素(如教材建构类 “小房子” 是 “平顶”,学生可加 “尖屋顶”;教材角色类 “小兔头饰” 是 “纯色”,学生可画 “斑点花纹”); 能小组合作,设计 “玩具家族展示区”,分工创作不同分类的玩具(1 人做建构类、1 人做角色类、1 人做益智类),并给玩具贴 “分类标签”。 (五)文化理解 知道 “玩具大家族有很多成员,按不同标准能分成不同小组”,能举 1 个例子(“按材料分,我的玩具里有布艺的、塑料的”); 了解 “传统玩具(如陀螺、风筝)和现代玩具(如遥控车、乐高)都是玩具家族的成员”,知道玩具能 “陪伴我们成长,带来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教材中 “按功能(建构 / 益智 / 角色)”“按材料(布艺 / 塑料 / 木质)”2 种玩具分类方式,能说出不同分类玩具的典型特点(如建构类能拼搭、角色类能扮演); 能使用彩纸、黏土等简单材料,模仿教材范例创作 1 件对应分类的玩具,体现玩具的基本分类特征(如益智类玩具要有 “思考玩法”,如简单拼图)。 教学难点 理解 “同一玩具可归为不同分类”(如木质积木,按材料属 “木质类”,按功能属 “建构类”),避免 “一个玩具只能归一类” 的固定思维; 创作时能让玩具 “明显体现分类特点”,避免 “角色类玩具没有扮演特征”“建构类玩具无法拼搭” 等问题(如做 “小熊头饰” 却没留戴的绳,无法用于角色扮演)。 三、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赴 “玩具家族聚会”,识 “家族成员” 教材内容讲解 展示教材第 1-2 页 “玩具家族聚会” 情境图:左侧是 “分类展示区”(上方建构类:乐高积木、木质拼图;中间益智类:魔方、九连环;下方角色类:布艺玩偶、塑料恐龙),每类玩具旁有小图标(建构类画 “拼图”、益智类画 “大脑”、角色类画 “面具”);右侧是 “小朋友玩玩具场景”(2 人搭积木、2 人玩魔方、2 人戴玩偶头饰扮演),配文 “玩具家族有很多成员,它们各有各的玩法”;下方有互动提问 “你认识这些玩具吗?它们怎么玩?”。 师生互动 师:“小朋友们,今天玩具家族要开‘聚会’啦!大家翻开教材第 1 页,看看左侧的‘分类展示区’——— 这里有好多玩具,谁能先找找‘能搭起来的玩具’在哪里?” 生(手指教材建构类玩具):“在这里!有积木和拼图!能搭房子!” 师:“对啦!这些是‘建构类玩具’,教材里给它们画了‘拼图’小图标呢!谁玩过积木?能说说你用积木搭过什么吗?” 生(举手):“我用积木搭过城堡!还搭过小汽车!” 师:“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